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周红井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襟江分校
摘要: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以推进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培养为载体,探究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分析了培养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培养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部编本小学语文的特点,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核心素养;思辨性阅读;思辨性表达
引言: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具备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中年级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思维品质,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部编本小学语文在选文、编排上的优势使得其非常适合作为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载体,研究部编本小学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课文理解,提升思维品质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层思考、深度解读、主动质疑,对课文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浅层表面,而是通过深层思考对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进行挖掘,对记叙性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情感进行分析,等等。通过对部编本中各类课文进行思辨性阅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挖掘出课文的深刻内涵,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促进语言积累与运用,增强表达能力
思辨性表达是建立在思辨性阅读基础之上,将思辨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准确、清晰、明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经验,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堂上的思辨表达,如讨论、辩论、写作等,引导学生锻炼表达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并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词汇和新的语言表达,增加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与表达的思路和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表达见解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语文学习。同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基于部编教材小学语文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思辨性导向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研读部编本教材,结合学段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中每篇文章所要完成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目标。以《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为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陶罐与铁罐的性格,并把读懂故事、学会表达作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把让学生展开讨论,用自己的话把读懂了故事的意思,明白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作为思辨性表达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教学,才能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思辨性资源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所涉及的选文题材较为广泛,童话类、寓言类、记叙文类、说明文类文章都有,是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思辨性内容。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课文内容,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中,我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种族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表现出了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相似的情景呢?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会说是为了班级的荣耀,也有人会说是邻里之间的友谊。
(三)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思辨性氛围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创设良好的思辨氛围。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课文中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辩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表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并完善自己的观点。
(四)完善评价体系,关注思辨性发展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思辨性发展。在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在终结性评价中,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增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如添加开放式的阅读分析题和写作题,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总结,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结论
发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是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核心素养的应然路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通过确立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方式等策略,为学生营造思辨氛围,激发思辨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经. (2020). 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师教育, 12(3), 45-48.
2. 李童. (2021). 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 现代教育科学, 15(7), 60-63.
【注:本文系泰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tzjyxh202402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