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脑波治疗对脑器质性精神病认知功能的疗效研究

作者

陈虎

身份证号码:430203198602083031 邮编:412099,

摘要:目的:分析脑波治疗对脑器质性精神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结合常规方式以及脑波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精神障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波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程度。

关键词:脑波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认知功能;疗效

脑器质性精神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进而诱发的一系列精神障碍症状。很多患者在这一过程中都同时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问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其通过调节患者脑电波的活动,改善患者大脑功能的状态,在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文章就针对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中脑波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共计9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4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24至59岁,平均年龄(45.3 ± 3.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23至60岁,年龄(45.9 ± 2.9)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用常规方式,患者需要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以及病因治疗,治疗中需要为患者使用奥氮平药物,药品的生产厂家为江苏海岸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的批准文号为H 20213343,患者通过口服的方式用药,初期用药阶段,每次的用药剂量为10mg,每天用药1次,患者在接受了为期两周的治疗后,结合病情变化情况,合理地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每天最大的用药剂量需要被控制在20mg以内。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还需要接受脑波治疗,需要为患者提供湿度以及温度适宜、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患者在治疗中使用的仪器为上海晟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W301型脑波治疗仪,患者在躺椅上半卧,佩戴好耳机以及眼罩等脑波装置,将脉冲输出电击佩戴呆在患者的首部位置,叮嘱患者治疗中双眼需要保持微闭的状态,放松全身肌肉以及神经,医生需要轻声地与患者沟通,注意发现患者治疗中的情绪变化,并且根据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安抚,需要调节好治疗的音量,以患者感到舒适为最佳,患者单次的治疗时间为30至60min,每天接受一次治疗。

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第一,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第二,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精神障碍程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部器质病变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器质性精神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等几个方面[1]。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临床上接诊的脑部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了逐渐上涨的趋势,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于患者的家庭来说也是十分沉重的压力。因此,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

以往,在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采用的为药物治疗的方法,经常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几个方面,在控制患者妄想、幻觉等症状的基础上,也能通过药物的方式缓解患者的情绪低落以及焦虑等方面的问题。部分类型的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价值,但是,单纯通过药物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患者应用药物的方式治疗容易出现副作用,常见的包括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身体代谢紊乱以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这些副作用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下降。而且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尤其是患者在长期治疗中,他们的认知功能很难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且药物治疗主要以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很难从根本上修复患者发生损伤等脑部功能。

最近几年,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脑波治疗的方式在临床上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脑波治疗通过调节脑电波的活动,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大脑功能状态的目的,在治疗多种精神疾病的过程中,脑波治疗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其主要治疗机制是借助声光频率变化的方式影响大脑的电活动以及兴奋水平。通过诱发a波,激活患者的大脑功能,进而达到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患者压力的治疗目的。除此之外,借助脑波同步的原理,脑波治疗的方式能刺激大脑各个部分的功能,进而更好地提高创造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水平,达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目的。

多项研究表明,脑部治疗对改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患者通过接受脑波治疗,配合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数字符号认知能力、视觉记忆水平以及言语流畅性等几个方面,其整体的表现优于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而且这种治疗方法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精神障碍程度。另外,脑波治疗方式还具有非侵入性以及安全性两个方面的优势,相比药物治疗的方式来说,脑波治疗的方式不存在明显的副作用,患者在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尤其是在长期治疗的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而且脑波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行为以及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淑坤, 廖明生, 陈吉祥. 脑波治疗对脑器质性精神病认知功能的疗效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 2023, 32 (07): 501-504.

[2]饶玉瑜, 余开慧, 杨素芳, 池虹, 龙敏琴, 陈玉芳. 脑波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23, 36 (05):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