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内部控制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分析

作者

王曹玮

常德市财政局

摘要: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范有序的财政运行离不开有力的监督制约,而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则是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探讨提升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的思路和对策。通过阐述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的内涵,分析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风险评估、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技术手段、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反馈机制等具体措施。研究表明,将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融入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有助于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内部控制;质量提升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加强财政监督,将其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财会监督,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信息集成、规范有序的财会监督体系。然而当前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在质量和效率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本文将在厘清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提升策略,期望能够为推进财政会计监督检查现代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换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是否更适用)

一、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的内涵

所谓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其是指监督检查工作在实现合规、识别问题风险、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等预期目标上所达到的有效性程度[1]。高质量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应具备合规性、全面性、精准性、及时性和效益性等基本特征。一是监督检查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在合法合规轨道上有序开展。二是监督检查工作要全面覆盖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绩效、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和制度空白。三是监督检查要聚焦风险点、关键点,准确识别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各类潜在风险。与此同时,监督检查工作还应当及时跟进财政运行动态,快速反应、迅速处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四是高质量的监督检查应当讲求投入产出效益,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发挥最大的督促问责和惩戒遏制作用,实现良性循环、持续改进。(一则、二则换成一是、二是;再者换成三是,最后换成四是)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财政治理变革的大背景下,将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引入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是优化财政治理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开展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能够将监管重心前移,在源头上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2]。通过将内部控制嵌入财政管理各环节流程,形成事前风险防控、事中过程监管、事后评价反馈的动态化、常态化监督闭环,厘清部门职责边界,规范业务操作标准,促进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各个环节在制度轨道上规范运行,进而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将内部控制融入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基于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突出风险导向,通过全面风险评估,在资金投入、分配、拨付等关键环节设置风险防控关卡,最大限度避免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诚然,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是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健全,部分监管部门对风险评估重视程度不够,未建立系统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信息收集不全面,评估结果运用不充分,难以有效指导监管行为[3]。第二,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操作规程不够细化量化,监管行为的规范性、均衡性、协同性有待。第三,数字化监管程度不高,与业务部门、金融机构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通,数据共享广度深度不够,数据利用不充分,创新手段运用不够,难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第四,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有待加强。第五,整改反馈机制不健全,部分监管部门重检查轻整改,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问责追责不到位,难以形成闭环管理。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提升,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推动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基于内部控制提升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风险评估,精准识别问题

就风险评估而言,其作为内部控制的起点和基础,对于精准有效开展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至关重要。监督检查部门应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风险评估,全面收集和分析各类风险信息,客观评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形成风险分布图谱[4]。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细化风险清单,针对高频多发、危害严重的共性风险制定标准化的应对预案,针对特定领域、特殊事项的个性风险"一事一议""一险一策",做到风险防控精准到位。与此同时要健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机制,根据风险等级高低优化监督检查资源配置,对评估认定的高风险领域开展"点穴式"重点检查,对中低风险领域实行常规检查与"飞行检查"相结合,在摸清风险底数的同时,提高监督检查的靶向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避免"盲人摸象""潜在风险"。借由构建事前预判、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全流程风险管理链条,监督检查工作就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毋庸置疑,制度建设是加强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提升监管质效的重要保障。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要以内部控制为引领,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简明易行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从顶层设计着眼,制定印发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总体工作方案,明确监督检查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等,在财政系统内形成对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性、基础性共识[5]。另一方面,要针对共性问题、关键环节,制定实施性、操作性强的工作细则和操作指南,进一步细化量化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并明确监督检查人员的资格条件、行为规范、纪律要求等,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健全的规章制度框架下,监督检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将被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问责追责的硬约束进一步强化,从而形成按图索骥、环环相扣的监管运行模式,杜绝监管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发生。

(三)优化技术手段,提高检查效能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为创新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提供了重要手段。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要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加快推进财政会计监督检查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监管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6]。监督检查部门要加强与财政业务部门、金融机构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集中统一、互联互通的财政监督数据库,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预算资金分配、资金拨付使用、财务核算等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动态更新,实现对财政运行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控[5]。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绩效评价等环节的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异常识别、关联分析等,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中的问题线索。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还可利用可视化技术,形成"一览式"电子监管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且还要积极运用移动终端、移动执法系统等创新手段,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将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与大数据比对、智能预警相结合,让基层监管更加高效灵活。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对于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来说,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队伍是提升监督检查质量的根本保证[7]。监督检查部门要把队伍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提高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为高质量监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方面,监督检查部门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监督检查干部,把政治过硬、公道正派、敢于监督的干部选拔到监督岗位,确保监督权始终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另一方面,监督检查部门要创新培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监督检查人员对财政政策、预算管理、会计审计等业务的掌握程度,确保精通业务、勤勉尽责。在此基础上,监督检查部门还要改进工作方法,丰富监督检查手段,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使监管工作张弛有度、宽严相济。尤值一提的是,监督检查部门还应当严明纪律要求,教育引导监督检查人员恪守职业操守,秉公用权、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树立监督部门良好形象,推动监督检查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完善反馈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提高监管实效,监督检查部门应及时将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到实践中。对此,监督检查部门要健全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反馈机制,加大监管整改和问责力度,推动形成监管、整改、提高的良性循环[8]。监督检查部门应对检查发现的共性、典型问题开展认真梳理和深入剖析,找准风险点、堵塞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对违规违纪问题,应严肃、准确界定性质,对相关责任人严格依规依纪问责,决不姑息迁就。并且要针对查出的问题成因,举一反三开展警示教育,并督促相关单位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从体制机制层面堵塞制度漏洞。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检查情况通报制度、整改落实台账制度,加大跟踪问效力度,将后续整改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问责的重要依据,确保整改不留死角、不留尾巴。同时构建监督检查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分析监督检查项目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完善,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督成效。

结语

总体而言,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监督职能部门必须与时俱进,以内部控制为引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加强财政会计监督检查。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监督检查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创新监管方式,切实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突出能力建设,加强对监督检查干部的培养锻炼,着力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监管队伍。唯有如此,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更好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财政保障。

参考文献: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上台阶[N].中国会计报,2025-03-07(006).

[2]邵宗森.关于基层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与服务探析[J].财经界,2025,(03):12-14.

[3]谭旭光.基于财会监督视角的公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优化[J].山东纺织经济,2025,42(01):8-12.

[4]孙江.新会计法视角下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实施路径探讨[J].工信财经科技,2024,(06):63-70.

[5]肖海龙.加强内部财会监督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4,(32):157-160.

[6]胡婕.关于高质量发展引领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24,35(04):8-12.

[7]彭沙,陈洁.预算管理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路径优化[J].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学报,2024,37(04):76-81.

[8]周静.基于内部控制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分析[J].金融文坛,2024,(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