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案例与反思
杜小秋
东阳市吴宁三中教育集团 322100
引言
美术鉴赏是培育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化理解力的核心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常局限于单向知识传递,难以深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感到有距离感,课堂参与度与互动性有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作为强大辅助,重塑鉴赏教学的模式与体验。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AI 如何赋能这一过程,并分享其中的收获与思考。
一、AI 技术应用于鉴赏教学的优势与形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AI 凭借强大的图像识别、生成与处理能力,能够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觉内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融入教育实践,为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下结合常见教学场景,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其应用形式:
第一,智能图像识别与增强工具已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的识图软件,直接扫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程序能够自动识别作品名称与作者,并提供创作年代、艺术流派、历史背景等基础信息。部分软件还支持局部放大和高清细节展示,帮助学生清晰观察笔触特点和色彩层次,辅助教师进行技法讲解。
第二,教育类平台中的个性化推荐功能逐渐应用于美术学习。系统根据每位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选择偏好和答题记录,自动归纳其兴趣方向,课后推送相关风格的艺术家介绍或代表作品。例如,对传统水墨表现出兴趣的学生,可能会收到更多古代山水画与现代水墨创新的内容推荐,从而拓展审美视野。
第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开始尝试进入美术课堂。部分学校借助简易 VR 眼镜或 AR 卡片,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观察经典雕塑的三维模型,或观看名画动态解析过程。这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物作品无法触及的局限,增强了学生对艺术形式和结构的直观理解。
二、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理论探索需与实践结合,方能体现其真实价值。以下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教材《富春山居图》的鉴赏教学为例,阐述AI 工具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幅长卷画的艺术特色、笔墨技法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尝试进行中西艺术对比。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引入了多项技术辅助:希沃白板 5 的动画效果用于清晰展示长卷的连续画面与散点透视;UMU 互动平台用于发布分层任务、收集学生反馈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还借鉴了其他课堂中运用即梦 AI 这类文生图工具生成符合国画审美参考图的思路7,以及利用AR 技术增强作品展示效果的方法。
教学开始时,教师并未直接讲解,而是利用希沃白板 5 的“卷轴”动画功能动态呈现《富春山居图》的全貌,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其宏大的空间叙事和“景随步移”的观看方式。接着,学生分组通过平板电脑上的 UMU 互动 APP 接收学习任务单。他们使用设备的摄像头扫描教材中画作的局部细节,UMU 平台内置的 AI 图像识别功能能即时标记出所扫描的局部(如“矾头峰峦”、“披麻皴法”),并推送相关的技法演示动画(如动态演绎黄公望如何用干湿笔墨表现富春江两岸的山石质感与树木形态)和背景知识注释。在“对比鉴赏”环节,教师利用即梦 AI 文生图工具,输入特定指令(如“14 世纪欧洲风景画”、“自然写实”、“油画质感”),生成同时期西方风景画的风格参考图,并将其与《富春山居图》并置。学生通过 UMU 平台的讨论区功能,围绕“构图视角”(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自然表现”(写意与写实)、“情感寄托”(隐逸情怀与人文赞颂)等维度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教师则穿梭于各组之间,适时点拨,引导思考走向深入。
在课程尾声,学生通过 UMU 平台提交本课的学习心得或提出疑问 9。教师能快速查看并进行个别化指导,实现了分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AI 技术承担了资源呈现、个性交互和数据反馈的功能,教师则更专注于启发思维、组织研讨和价值引领,角色成功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与“点拨者”。
三、实践中的反思与展望
AI 的赋能效果显著,但实践过程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反思。首要的是警惕“技术至上”的倾向。艺术鉴赏的核心是情感的陶冶与价值的判断,AI 提供的是通道和素材,而非替代审美体验本身。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感悟与同伴间的交流仍是不可替代的课堂精髓;同时,需关注资源的适切性与公平性。并非所有学校都具备完善的硬件条件,教师需因地制宜,选择最易得、最核心的功能入手,避免追求华而不实的技术堆砌。最后要防止学生过度沉迷于技术带来的新奇感,而忽视了对作品本身的深度思考。未来,AI 与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我们期待出现更多与国内教材深度绑定、操作更便捷、内容更权威的智能教学助手,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场景,辅助教师完成从备课到评价的全流程,最终真正实现个性化、高效化的美育目标。
结论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为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持,显著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感。AI 工具在资源呈现、个性化学习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辅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艺术形式与内涵。但技术始终应服务于教学本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审美体验仍是核心。
参考文献:
[1] 杨育青 .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微 [J]. 成才之路 ,2025,(10):73-76.
[2] 刘清平 . 初中美术审美鉴赏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 [J]. 新课程 ,2024,(36):5-8.
[3] 王娟娟 .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30):30-32.
[4] 宋艺璇 , 於玲玲 .“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探究——以某学校为例 [J]. 浙江工艺美术 ,2024,(1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