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短视频助力交通宣传:新媒体在交通安全普法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

孙行军 姚晶 周鲁伟

济南市广播电视台山东省济南市250014

摘要:面对传统交通安全普法存在的传播效率低、受众覆盖窄等困境,短视频凭借碎片化传播、高互动性等特性成为创新突破口。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揭示短视频在普法中的核心价值:通过情景化叙事(如弥勒交警《胶布变造车牌》单条播放量破2000万)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活场景,依托算法推荐实现精准触达(如张掖交警“柔性执法”视频覆盖4000万用户),借助UGC互动形成社交裂变传播。研究验证了短视频普法在提升信息留存率(40%以上)和降低事故率(青少年事故率降17%)等方面的实效,同时指出其面临虚假信息传播、内容同质化等挑战,提出构建三级审核机制、深化分众策略等优化路径,为新媒体时代交通安全教育提供创新范式。

关键词:短视频;新媒体;交通安全普法

1.引言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仍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30万,我国交通事故伤亡率亦长期处于高位。传统交通安全普法方式如海报、讲座等存在传播效率低、受众覆盖窄、互动性不足等局限性,尤其难以触达青少年及中青年群体。短视频凭借其碎片化传播、高互动性、强感染力的媒介特性,为摆脱这一困境提供了新路径。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其日活跃用户超8亿,政务类短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2%。以“弥勒交警”为例[1],其发布的《胶布变造车牌》等情景剧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2000万,通过方言演绎和案例还原,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场景”。此外,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机制能够实现精准触达,如张掖交警针对大学生群体发布的“一盔一带”执法视频,通过朋友圈集赞的“柔性执法”形式,实现4000万次播放量,推动交通安全意识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传播”[2]。因此本文聚焦研究短视频在助力交通安全普法宣传中体现的核心应用价值。

2.交通安全普法的现实困境与短视频的机遇

2.1传统普法方式的瓶颈

传统交通安全普法长期面临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内容同质化与单向传播:传统宣传手段如海报、宣传册等依赖单向说教式输出,缺乏情感共鸣与场景化叙事。例如,黔东南州交警支队早期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因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生活化表达,普法效果受限。青少年群体对“禁止酒驾”“佩戴头盔”等标语式宣传普遍产生心理疲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占比达26.7%,但传统普法活动参与率不足15%。二是受众覆盖不足:线下宣讲受限于地域与时间,农村地区及年轻群体触达率低。例如,红寺堡区农村交通安全宣讲会平均到场率不足30%,而抖音平台青少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20分钟,传统普法与新媒体用户行为严重脱节。

2.2短视频的破局优势

短视频凭借内容创新、精准触达、互动传播三大优势重构普法生态:一是内容创新:情景化叙事与情感共鸣。方言情景剧:如黔东南交警“港风”系列短视频,以民警本色出演结合方言演绎,将“不戴头盔”等违法场景转化为幽默短剧,单条播放量突破2000万,评论量超7000条[3]。案例还原与微电影:弥勒交警发布的《胶布变造车牌》通过实景拍摄揭露违法手段,播放量达2000万,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将其作为全国普法模板。此类内容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可感知的风险”,信息留存率提升40%以上。

3.短视频在交通安全普法中的创新应用模式

3.1内容创作策略:精准化与分众化叙事

1实用场景解析:技术规范的可视化重构。短视频通过场景还原与动态拆解,将抽象交通法规转化为具象化操作指南[6]。例如,济南广播电视台《交通进行时》发布的《“两车同时右转如何通行?”》《“未满18岁无证骑电摩,交警要请家长了!”》《“中午小酌晚上骑车是酒驾”》短视频,以实景拍摄展现无接触事故责任划分,播放量突破2000万,评论区涌现7000余条法律讨论,印证了技术可视化对公众认知的提升作用。武汉交警“追风小哥”栏目通过执法直播形式,实时展示渣土车闯高架查处过程,以“现场执法+法规解读”模式实现即时普法,单条视频获8.9万点赞,观众在观看中同步掌握“货车限行”等法规。此类内容契合福格行为模型中“能力提升”要素,通过降低认知门槛增强行为转化率。

2青少年定向教育:校园联动与案例警示。针对青少年群体,短视频采用“案例警示+趣味互动”双轨策略。儋州交警以国家级非遗“儋州调声”为载体创作《儋州平安歌》,将“一盔一带”知识融入音乐,校园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南平高速交警联合团委打造“红领巾讲解员”队伍,通过学生视角拍摄《平安归来·红领巾小课堂》,覆盖30万受众,辖区青少年交通事故率下降17%。此类实践表明,青少年普法需突破单向说教,通过角色代入(如学生担任讲解员)激发主体参与意识。

3.2形式与技术创新:媒介融合与智能赋能

一是多模态表达:本土化与艺术化创新。方言与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显著提升内容接受度。喀什交警吐拉丁·伊米他以“馕言文”方言演绎普法视频,通过魔性挑眉、后备厢出场等创意设计,将“一盔一带”法规转化为网络热梗,单条视频转发率较传统宣传提升3倍。湖州“花木兰”普法品牌则结合沙画动画与实景执法,制作《交通小姐姐隔空喊话》系列,以柔化刚的叙事风格突破政务账号刻板印象。

二是AI与大数据赋能:精准推送与动态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触达。无锡“警媒直通车”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向大学生定向推送“一盔一带”视频,转化咨询量达1300次;张掖交警结合朋友圈集赞活动,将柔性执法视频触达4000万用户,点赞量超23.6万。

三是跨平台联动:矩阵传播与生态构建。多平台协同分发成为扩大影响力的核心策略。弥勒交警构建抖音、微信、快手矩阵账号,累计发布作品2625个,41条播放量超千万,形成“案例警示-便民服务-正能量传播”内容生态。

3.3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数据驱动与闭环优化

一是量化指标:传播力与转化率双重评估。播放量、点赞率等表层数据反映内容吸引力。四平警事单条情景剧播放量破12亿[12],验证爆款内容传播规律。深层转化指标则体现行为改变,如巫溪县《酒后开车一时爽》视频发布后,辖区酒驾查处量下降28%;合肥交警通过短视频引导1.3万人参与线下讲座,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教育”闭环。

二是质性分析:情感共鸣与认知提升。用户评论情感分析揭示内容接受度。海南交警视频评论区中,“下次绝不侥幸”等正向表态占比达74%,印证助推理论中“社会认同”对决策的影响。无锡交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观众对“安全带使用”认知正确率从65%提升至89%。UGC内容(如网友改编普法段子)成为效果评估新维度,厦门公安“偷盗到底刑不刑”话题衍生用户创作视频2万余条,形成自发性传播链条。

5.挑战与优化路径

5.1现存问题

一是信息真实性风险与伦理失范。短视频普法面临虚假交通信息传播风险,部分创作者为追求流量刻意制造冲突场景。例如,某机车博主伪造“交警暴力执法”桥段,导致公众对执法规范性质疑。此外,危险摆拍行为频发,如驾驶员单手操控时速150公里的摩托车与镜头互动,此类内容通过算法推荐形成“破窗效应”,诱导青少年模仿[13]。

二是内容同质化与用户审美疲劳。政务账号普遍存在叙事模式固化问题,绝大部分交通安全短视频采用“案例警示+法规解读”框架,导致用户互动率下降。例如,某市级交警账号2024年播放量同比下滑42%,粉丝流失率达18%。青少年群体对单向说教式内容抵触明显,调研显示14-22岁受众对传统普法视频完播率不足30%。

5.2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全链条审核机制。建立“AI初筛-人工复核-专家评议”三级审核体系,重点打击危险驾驶摆拍、法律事实篡改等内容。可参考四平警事运营经验,引入交通法学专家、媒体代表组成内容伦理委员会,对争议视频进行合规性评估。平台需升级AI识别技术,如通过车载GPS数据交叉验证行车拍摄真实性,对超速、手持设备等危险行为自动打标限流。

二是深化分众化内容策略。针对青少年群体,采用“校园联动+角色扮演”模式。比如南平高速交警联合团委打造“红领巾讲解员”,通过学生视角拍摄《平安归来》系列,覆盖青少年受众,有效降低辖区事故率。老年群体则需强化地域文化适配,如喀什交警以“馕言文”方言搭配魔性表情包,将“一盔一带”知识转化为本土化符号。

三是构建跨界协同生态。网红共创:借鉴孝警阿特与数码博主“影视飓风”的合作模式,通过技术流Vlog展示执法记录仪、酒精检测仪等设备原理,实现专业性与趣味性平衡。高校智库联动:湖州“花木兰”普法品牌联合浙传学院建立交通叙事实验室,开发沙画动画、VR事故模拟等内容,使安全带碰撞试验等专业知识的用户留存时长提升至58秒。平台资源整合:抖音与公安部交管局合作推出“安全出行创作者计划”,对优质普法账号给予流量扶持与创作培训,2024年培育出37个百万粉政务IP。

6.结束语

本研究证实短视频通过场景重构、算法触达和社交裂变,有效破解了传统交通安全普法的传播困境,实证数据显示其信息留存率和行为转化率显著提升。然而,虚假信息风险和用户审美疲劳等挑战亟待解决,需强化技术审核、深化分众策略(如老年群体方言适配、青少年角色扮演),并构建“政务+网红+高校”的跨界协同生态。未来可探索实时互动普法、VR事故模拟等新技术应用,推动短视频从传播工具升级为社会治理创新载体。建议建立全国性案例库和评估标准体系,借助5G+AI技术发展,为交通安全教育开辟精准化、个性化传播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弥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关注|“弥勒交警”抖音、微信打造交通安全网络普法教育新阵地[EB/OL].(2024-10-12)[2025-04-07].

[2]张掖公安交警。2024,张掖公安交警最具传播力短视频[EB/OL].(2025-01-03)[2025-04-07].

[3]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为了苗乡侗寨群众出行平安——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纪实[EB/OL].黔东南文明网,2024-11-18.

[4]央视新闻。纵览快评|交警“馕言文”视频爆火,受众意识是关键[EB/OL].2025-03-03.

[5]厦门公安。【焦点】当法律遇上直播:创新普法如何破圈引领潮流?[EB/OL].2024-10-12.

[6]黄沁雨.新媒体环境下普法短视频创新探索[J].视听纵横,2024(2):45-47.

作者简介

姓名:孙行军出生年月:1981年09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烟台市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交通类宣传报道

姓名:姚晶出生年月:1981年01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宣传

姓名:周鲁伟出生年月:1979年12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单县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交通类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