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数字丝绸之路”合作探析
顾德警 闵剑
江苏警官学院
摘要:当下美国“关税大棒”正在破坏国际经济秩序,在此背景下,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其稳定国际经济秩序的作用更令世界瞩目和期待。2025年4月8日至9日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意义重大。“数字丝绸之路”将发展数字经济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为世界描绘出一幅“一带一路”新蓝图。
关键词: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挑战
本文系江苏警官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数字丝路”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YSZ01.
一、“数字丝绸之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4月8日至9日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2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2022年,六国元首共同宣布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着眼各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光明未来,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024年7月,习近平主席开启中亚之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最高领导人再次出访中亚,实现了中国同有关国家关系的再提升、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再巩固,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实践。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曾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自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以来,“数字丝绸之路”在服务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与中亚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
其一,中亚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目前,中亚国家正从各个方面不断优化发展数字丝绸之路的政策环境。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中亚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计划、组建(或整合)了相应机构,并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例如,哈萨克斯坦于2017年12月通过了《“数字哈萨克斯坦”国家规划》,2019年12月又出台了关于该规划的修改和补充决议。乌兹别克斯坦2018年7月颁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措施”总统令。2019年11月,发布《数字乌兹别克斯坦2030国家战略构想》草案讨论稿与实施路线图,并制定《2030年国家数字战略》。土库曼斯坦于2018年11月批准了《土库曼斯坦2019—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构想》。吉尔吉斯斯坦于2018年12月通过《2019—2023年吉尔吉斯斯坦数字化转型构想》决议,并于2019年2月出台实施路线图,期望加速本国数字化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塔吉克斯坦政府于2019年12月30日批准《塔吉克斯坦数字经济构想》。
其二,中亚地区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区域,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地区。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扩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出口,在中亚地区推广“智慧安全城市”项目,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在海外的建设。中国的“智慧安全城市”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广受欢迎。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数字经济都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双方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深挖潜力,加快中国与中亚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共建数字丝绸之路。2022年6月8日,“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通过了《“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联合声明》《落实中国同中亚五国视频峰会共识路线图》《关于深化“中国+中亚五国”互联互通合作的倡议》和《“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等四份成果文件。其中数字合作成为此次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的亮点。
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是全球数字化时代的一种区域性合作,它推进了共建国家的数字治理。它将为中国提升数字竞争力,解决全球数字赤字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全球数字治理理念由具有数字技术垄断优势的西方国家和跨国垄断数字资本主导,数字资本联盟往往因为国家利益或者意识形态偏见将数字问题政治化。因此,传统霸权主义在数字时代衍生出了“数字霸权”“数字帝国主义”“数字保护主义”等,所谓的“数字自由”和“数字民主”无法在新的国际数字规则中得到真正的体现,数字时代的冲突和对立因为数字治理理念差异而产生。由于中亚各国的数字经济尚处于起步,各国国力、推进的力度与合作伙伴的选择各有侧重,在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上,尚面临诸多挑战。目前,虽然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因其开放性、普惠性而获得中亚国家广泛的响应和欢迎,但由于各国利益诉求不同,存在多国对中亚地区的诸多经济合作方案的博弈。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之外,美国、日本、欧盟等均曾提出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如B3W、“蓝点网络”,以及“中亚五国+美国”、“日本—中亚外长会议”等多种多边合作机制。多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会影响中亚国家对数字经济合作伙伴的选择。尤其是美国推出“中亚新战略”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以推进民主、经济合作等为借口,干预中亚国家自主发展,阻挠中亚国家与中国等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亚部分“中间地带国家”的行为具有多变性、短期性和低可预测性,其与中国开展数字经济合作也不可避免出现不确定性。此外,我们也要重视“数字丝绸之路”未来将要面临的诸多挑战,如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理念的冲突、规则制度的区别、数字安全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共建国家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何志鹏,周萌. 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中国角色、挑战及应对[J].东北亚论坛,2024,33(06):110-124+126.2024-06-26.
[2]俞可平.《帝国新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