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幕墙工程生态设计策略研究
周佳
江苏恒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绿色化转型势在必行。《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而幕墙工程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水平与环境效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幕墙建筑在城市中大量涌现,但传统幕墙设计存在能源浪费、光污染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因此,深入研究绿色建筑理念下幕墙工程生态设计策略,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建筑品质、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
1 幕墙工程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1.1 环境效益维度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幕墙工程的生态设计对提升环境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能源消耗角度来看,传统幕墙因隔热性能不佳,夏季会导致大量热量传入室内,冬季又难以有效保留室内热量,使得空调、采暖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转,造成建筑能耗大幅增加。而采用生态设计的幕墙,通过合理选择 Low-E 玻璃、真空玻璃等高效节能玻璃,搭配高性能隔热型材,可显著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有效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碳排放。以某大型商业建筑为例,通过优化幕墙设计,将传热系数从3.0W/( (m2 ·K)降至 1.5W/( im2⋅K) ),建筑年能耗降低约 20% ,年碳减排量达数百吨。此外,生态设计的幕墙还能通过设置遮阳系统,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利用光反射、光透射的合理设计,减少光污染,为城市营造更舒适的光环境,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2 经济效益层面
幕墙工程的生态设计从长远来看,能为建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虽然在项目前期,生态设计的幕墙在材料采购、技术应用等方面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例如采用新型节能玻璃、智能遮阳系统等,但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这些投入是值得的。一方面,生态幕墙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可大幅减少空调、采暖等设备的运行费用。以一栋写字楼为例,采用生态幕墙后,每年节省的电费可达数十万元,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累计节省的费用十分可观。另一方面,绿色建筑在房地产市场中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租金溢价。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写字楼,其租金相比普通写字楼高出 10%-15% ,且更受租户青睐,出租率也更高。此外,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在建设绿色建筑项目时,可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红利,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1.3 健康价值体现
幕墙工程的生态设计对于提升建筑使用者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幕墙在采光、通风等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室内光线昏暗、空气流通不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而生态设计的幕墙通过优化采光设计,采用高透光率玻璃和合理的开窗布局,可引入更多的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不仅节约能源,还能改善室内光环境,提高人们的视觉舒适度,降低眼部疲劳和视力下降的风险。同时,良好的通风设计能有效促进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积聚,降低人们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例如,采用呼吸式幕墙系统,可在不同季节根据室内外环境变化调节通风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此外,生态幕墙还能通过有效隔音,减少外界噪声干扰,为人们创造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保障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1.4 城市生态融合
幕墙工程作为城市建筑风貌的重要展现部分,其生态设计对于促进城市生态融合至关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大量传统幕墙建筑因风格单一、缺乏生态考量,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氛围。而生态设计的幕墙注重与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通过采用仿生态的外观设计、绿色植物幕墙等,不仅能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美化城市景观,还能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例如,在城市商业街区设置垂直绿化幕墙,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又能为行人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同时,生态幕墙的设计还能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幕墙造型与装饰中,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城市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 生态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2.1 材料选择策略:本土化与循环化并重
在幕墙工程生态设计中,材料选择是实现绿色目标的基础环节。遵循本土化原则,优先选用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建筑材料,能够显著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例如,在石材幕墙项目中,若当地拥有优质的石材资源,采用本地石材不仅减少了长途运输带来的环境负荷,还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循环化材料的应用也是关键,如再生金属板材、回收玻璃制品等,这些材料通过先进的加工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原生资源的开采。以某大型会展中心幕墙工程为例,采用再生铝合金型材,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仅为原生铝材的 5% ,有效降低了幕墙建造阶段的碳足迹。此外,材料的耐久性与可维护性同样重要,选择抗腐蚀、耐候性强的材料,能够延长幕墙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间接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在材料采购环节,还应建立严格的环保认证体系,优先选择通过绿色建材认证、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的产品,确保材料从源头符合生态设计理念。
2.2 节能技术集成:被动优先与主动优化
节能技术的集成应用是幕墙工程生态设计的核心。秉持“被动优先”原则,通过优化幕墙的物理性能,从根源上减少建筑能耗。例如,采用双层幕墙结构,外层幕墙抵御外界气候影响,内层幕墙保证室内舒适环境,两层之间形成的空气腔可有效调节热量传递,在夏季起到隔热作用,冬季起到保温效果。结合建筑朝向与太阳辐射规律,设计可调节遮阳系统,如电动百叶、智能调光玻璃等,能够根据不同时段的太阳高度角与光照强度,自动调整遮阳角度与玻璃透光率,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太阳辐射的热。在主动优化方面,集成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在幕墙上安装光伏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供应。某高层写字楼项目通过应用光伏幕墙,每年可产生数万度电能,有效降低了建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此外,还可结合地源热泵、新风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形成多技术协同的节能体系,实现幕墙工程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2.3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到拆除
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幕墙工程从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的全过程,是实现生态设计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设计阶段,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多方案模拟与优化,准确评估不同设计方案在能耗、成本、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表现,选择最优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与环保要求,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减少现场湿作业与建筑垃圾产生,提高施工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在运营阶段,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幕墙的能耗、结构安全、室内环境质量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优化措施,如根据室内外温湿度自动调节通风系统,确保幕墙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当幕墙达到使用年限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对可回收材料进行分类拆解与回收利用,对不可回收部分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例如,某老旧商业建筑幕墙拆除时,通过专业的回收处理流程,实现金属框架、玻璃等材料 80% 以上的回收率,真正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幕墙工程生态设计,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在材料选择、节能技术集成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与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幕墙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然而,当前幕墙工程生态设计仍面临技术成本较高、行业标准有待完善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推动行业各方协同合作,不断优化生态设计策略,助力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持续迈进,为实现“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崔 霞 . 建 筑 幕 墙 工 程 的 设 计 及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技 术 [J]. 石材 ,2025,(02):67-69.
[2] 黄锐 . 公共建筑外立面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分析 [J]. 江西建材 ,2023,(06):246-248.
[3] 方丽玲 . 建筑幕墙结构设计与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J]. 居舍 ,2022,(3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