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吉霞

靖边县教学研究室 718500

引言

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落实这一育人目标的关键载体,大单元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它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以单篇课文、单一课时为主导的知识点割裂状态,转向一种更为整体、关联的学习样态。然而,在实践层面,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教学设计或流于形式,或过于繁复,不仅未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反而增加了实施者的困惑与焦虑。

一、理念重塑:确立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思维

(一)超越教材:单元内核的二度设计

在新的教学范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成为课程的积极研究者与“二度研发者”。这种研发的核心任务,便是对单元进行二度设计,提炼出一个能够提领、贯通整个单元的内核。这个内核,亦可称之为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它如同藤蔓,将单元内各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看似独立的“瓜”紧密联结起来,并向上贯通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提炼单元内核需运用系统性思维。其一为横向比较,在单元导语、课文、各类实践活动等不同内容板块之间反复比对,寻找其内在的共性特征。其二为纵向关联,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置于学段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序列中进行审视,以确保内核的定位符合学生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二)学生为本:观照个性化发展需求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设计者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既有经验与兴趣方向。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与重构教学内容,能够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广阔空间。它强调创设富有探究价值的教学主题与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意味着教学设计不能是千人一面的,而应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路径与成长阶梯,通过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路径建构: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一)内容整合与重构: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优化

大单元教学视域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基于提炼出的单元内核,教师可以对单元内的教学资源进行化零为整的重构,遴选出能够承载单元核心教学价值的“种子课文”。对“种子课文”的精讲精教即为“举一”,其目标在于通过对一篇范例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掌握具有迁移性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将《那一定会很好》作为“种子课文”。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树的愿望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并体会“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式反复出现所带来的独特韵律感和想象空间。学生深度理解了这篇童话的构思与表达方法后,便能获得有效的方法支撑(“举一”),进而将其迁移运用于对单元内其他童话的欣赏,以及最终完成“我来编童话”的习作任务(“反三”)。

(二)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内容主要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它以任务为导向,强调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设计。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让任务更具吸引力,避免机械操练,创设一个真实、有趣的“大情境”至关重要。这个情境能够将单元内所有的学习活动统整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模拟的角色与真实的挑战中完成学习。

(三)目标分层与技能聚焦:促进学生的多维发展

为了更好地观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设计应体现层次性。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层级任务。例如,围绕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可设计如下层次化任务:基础任务是要求学生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如描写窗外万物静听读书声的段落;进阶任务是要求学生分析《花的学校》中“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等语句的妙处;而挑战性任务则是鼓励学生在完成“猜猜他是谁”的习作时,主动运用新颖、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这种分层设计确保了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挑战与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点。

三、闭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一)以评促学:逆向设计引导学习过程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三者是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无法割裂的统一体。对于单元内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即“反三”的部分),可以采用“评—学—教”的逆向设计思路。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将评价标准前置,以评价量表或清晰的复述要求等形式,明确告知学生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

(二)素养导向:落实育人目标的终极追求

大单元教学的所有设计与实施,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多个维度。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素养目标分解、融入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与超越。它以整体性思维重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回应个性化需求,通过内容整合、任务驱动与分层目标搭建起高效学习路径,最终依托教学评一体化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尽管实践中仍需破解设计繁复、实施适配等难题,但这一教学模式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未来,需持续深化理念践行与策略优化,让大单元教学真正成为连接课堂与素养、知识与成长的桥梁,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宗海 . 例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四大关键 [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40(4):36- 41123

[2] 瞿红 . 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J]. 求知导刊 ,2024(30):89- 91

[3] 陈雪红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4):122-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