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岳宁飞

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1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财富,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肩负着培育学生文化素养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关键责任,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里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了诸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现状给予分析,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融合策略,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小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在教材编写方面已逐渐加大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占比,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古诗词、文言文、神话传说、传统节日故事等内容的占比较大提升,教材借助编排《静夜思》《游子吟》等经典古诗,以及《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积极探寻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场景,举办角色扮演、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但也有不少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仅仅局限于字词翻译和知识点背诵,没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学生只是进行机械记忆,很难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核。由于受到考试评价体系的限制,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考试中大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缺少对学生文化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使得教学与传承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2. 存在问题与挑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语文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量有限,缺乏系统地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培训,在教学过程当中,很难将文化精髓讲解得清晰明了 [2]。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除了教材之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课外读物、教具以及数字资源等都不够丰富,这对教学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产生了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生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部分内容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教师也很难把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缺少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无法准确地衡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以及创新能力,不利于推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持续发展。

二、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1. 注重优化字词教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语文课程时,教师需要着重加强汉字词汇教学,借助系统地传授字词知识,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将相和》的教学为例,及时可以讲解“将相和”这个成语的历史来源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传承脉络,这种基于成语典故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文化积累的深厚底蕴,又能有效培养他们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为传统文化教学开辟了新途径,比如在教授《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黄宾虹等艺术大师创作的《白蛇传》《春江花月夜》等经典艺术作品,凭借视觉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点的直观感受。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学习动机理论指出,个体内心的兴趣是推动知识获取的关键要素,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性,借助情境化教学设计去培育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忱。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课程实施进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树木相关的视觉素材,搭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在《七律长征》的教学过程中,可凭借历史影像资料的呈现,协助学生直观体会革命时期的艰难历程。这种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还可提高其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 校园文化的营造与活动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围绕桂林山水这一核心展开,可营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在校门口、走廊以及教室等地方,布置展示桂林山水风貌的摄影作品与水墨画,悬挂描写漓江烟雨、象鼻山的诗词楹联,使学生每天在其间穿梭时,领略到如水墨丹青般的山水意境。设立“桂林山水文化角”,摆放以桂林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科普模型,呈现桂林山水形成的地质知识,把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4]。在活动开展上,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举办“诗意桂林”诵读活动,组织学生朗诵和桂林有关的古诗词,比如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选段,体悟古人笔下桂林的美,举行“我为桂林山水代言”征文比赛,激励学生用文字描绘心中的桂林。开展“桂林山水微剧场”活动,让学生把刘三姐的传说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在演绎过程中感受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助这些特色活动,把桂林山水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地域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与文化认同感。

结语: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传承以及发展属于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经由优化字词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策略,可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认同感。在未来,要持续探索更多有效的传承路径,使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杜红云 .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素养教育成长计划 . 中小学语文素养建设与学科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一).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王店镇丰庄小学 ;, 2023: 95-98. DOI:10.26914/c.cnkihy.2023.084735.

[2] 孙霄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3, (10): 163-165.

[3] 张各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J]. 试题与研究 , 2023, (18): 82-84.

[4] 周运珍 .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 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 ;,2022: 139-141. DOI:10.26914/c.cnkihy.2022.04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