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评价”的小学数学延展性练习设计探究
胡立冲
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延展性练习作为一种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关键能力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能力评价;小学数学;延展性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小学数学延展性练习正是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能够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数学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练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能力评价”的小学数学延展性练习的意义
(一)教育改革的需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传统的“重复训练”和“刷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而基于“能力评价”的延展性练习则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趋势。
(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延展性练习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通过延展性练习,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结合
近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基于“能力评价”的延展性练习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这些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为基于“能力评价”的小学数学延展性练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二、基于“能力评价”的小学数学延展性练习设计策略
(一)结合学生生活设计延展性内容
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延展性内容,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有效途径。以“营养午餐”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个富有实践意义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首先需要深入调查学校食堂的午餐菜单,了解每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热量含量。接着,他们需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和比例等,来计算每份午餐的总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占比。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发挥创意,结合营养学原理,设计一份既满足口感需求又营养均衡的午餐方案。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数学计算能力,还使他们有机会将数学知识与营养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对营养学的认识,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和习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目标。
(二)采用形式丰富的作业形式
通过设计形式丰富多样的作业,如手工制作、实验操作以及趣味游戏等,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学习体验,从而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学习“倍数和因数”这一数学概念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款名为“倍数拼图”的益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倍数关系,将一系列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拼图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完整而富有创意的图案。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来判断哪些拼图块可以相互匹配,还需要发挥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确保拼图块的正确拼接。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技能,还能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进了其逻辑思维、团队协作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延展性练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以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3份,小明吃了2份,请问他们两人一共吃了多少份蛋糕?还剩下多少份蛋糕呢?”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分数来表示并计算这两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算步骤和解题思路,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能让学生在表达中自我反思,发现可能存在的思维偏差或误解。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迅速定位学生的困惑点,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
(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推动他们数学思维的拓展与深化。以学习“图形的变换”为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创意图形设计”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知识,设计出一个既富有创意又美观的图形,并详细阐述其设计思路和变换过程。这样的任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还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体验到了图形变换的魅力和应用价值。通过这一任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他们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结语:
基于“能力评价”的小学数学延展性练习,是连接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桥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探索未知的平台。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形式丰富多样的任务,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这些延展性练习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跟兵.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4,26(16):149-151.
[2]俞晓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4,(21):85-87.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