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拥珠次仁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益庆乡小学【西藏自治区 昌都市】854600
摘要:科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小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时间管理培养守时高效习惯,通过课堂规范培养有序参与习惯,通过阅读深耕培养持续阅读习惯,能够有效落实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旨在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小学生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学习习惯;习惯培养
前言: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将“良好学习习惯”纳入学生培养目标。6~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可塑性最强阶段,行为模式容易固化,对于小学生学习、成长具有直接影响。教师需要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视角,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1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价值
1.1奠基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此提升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科学奠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小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
1.2落实学生培养目标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小学生需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守时高效、持续阅读等习惯,引导小学生持续进步,为社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1]。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基本要求
2.1提供正向激励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教师需要向小学生提供正向激励,合理激发小学生的潜意识,持续强化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与应用。比如在时间管理中,教师可以为守时的小学生提供小红花奖励,利用实物向学生提供正向激励,科学引导小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2]。
2.2开展家校协同
教师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活动时,需要通过家校协同机制,与小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构建家庭环境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条件,让小学生从单纯的学习、模仿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小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科学落实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任务。
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具体方案
3.1通过时间管理培养守时高效习惯
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时间管理,科学培养小学生守时高效习惯。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工作。第一,可视化时间规划。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通过卡通形象贴纸制作卡通作息表,并标记学习与休息时间,由教师通过:“小朋友们,现在是学习时间,我们要认知写作业呀”等话语,让小学生直观理解时间安排,引导小学生形成“先作业后娱乐”的良好时间观念。第二,碎片化时间利用。教师可以选择午休阶段,为小学生设计5分钟速算题挑战,让小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以“算得多、正确率高”为挑战目标,引导小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娱乐,从而让小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便于小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第三,沙漏计时器专注训练。教师可以准备沙漏计时器,在小学生正式开始学习活动时,通过沙漏计时器进行20分钟的计时。在计时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当前学习活动。在计时结束后,小学生全程没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教师需要给予小学生一定的专注积分,小学生可以通过专注积分换取书签等小奖品。通过专注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持续注意力,引导小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3]。
3.2通过课堂规范培养有序参与习惯
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可以通过课堂规范,有效培养小学生有序参与习惯。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工作。第一,课前准备三检查。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对个人学习用品进行“一书二本三笔”的三次检查,让小学生确认自己是否带齐当天所需课本、作业本,笔盒中是否有铅笔、中性笔、彩笔三种笔。如果小学生的某项学习用品缺失,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思考具体原因,并协助小学生制订学习用品准备计划,以此培养小学生自主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第二,听课纪律红绿灯。教师可以准备绿牌(专注)、黄牌(提醒)、红牌(记录)三种纸牌,在小学生专注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拿出绿牌鼓励小学生当前行为。在小学生分心时,教师需要拿出黄牌提醒小学生注意自己行为。如果小学生出现屡次提醒仍然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则要拿出红牌,并将小学生行为进行记录。利用颜色纸牌+行为引导的直观反馈,可以让小学生反思自己行为表现,从而培养小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习惯。第三,发言礼仪小剧场。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表演情景剧,让小学生分别扮演积极举手发言、随意插话等不同角色,让小学生通过行为对比,理解行为的正确与否,让小学生认识到发言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文明互动的学习习惯。
3.3通过阅读深耕培养持续阅读习惯
为提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深耕,培养小学生持续阅读习惯。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工作。第一,设置书香角落。教师可以在教室角落设置读书角,鼓励小学生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读书角的图书,并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读书角,便于其他学生借阅,从而培养小学生每天自主阅读的习惯。第二,阅读笔记四格记录。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准备用于阅读笔记的四格本,引导小学生将阅读内容以“好词-疑问-感想-图画”形式进行记录,从而引导小学生对书籍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培养小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第三,读书分享活动。教师可以在每个月末,组织小学生参与读书分享活动,由小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书籍,向其他学生分享阅读收获,通过引导小学生展示自我想法,科学激发小学生持续阅读内驱力。
结语:小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需要通过正向激励,配合时间管理、课堂规范等方法,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教师也需要严格规范自我行为,利用家校协同合作机制,让学生内化教育内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小学生未来学习、成长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楠.“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J].阅读,2024,(23):57-59.
[2]王乙刁.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J].智力,2024,(04):9-12.
[3]李少云.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J].家长,2023,(3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