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2.0 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作者

吴标

阜阳计算机学校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 2.0 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中职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平面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日益迫切。信息化 2.0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更强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然而,当前部分中职平面设计教师在理念、技能、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了信息化教学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需破解的现实课题。本文以信息化 2.0 为背景,分析中职平面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与挑战,探讨能力提升的策略路径,旨在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方案。

一、信息化2.0 时代中职平面设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信息化 2.0 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已从基础技能操作提升为系统整合与创新应用。对于中职平面设计教师而言,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掌握多媒体、网络工具、智能硬件等基础技术,更强调课程设计、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创新课堂组织等综合素养。教师要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利用虚拟仿真、智能辅助、交互平台等新兴工具,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将极大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2.0 时代重视个性化、智慧化、协作化学习,教师既是技术的引领者,也是课程的创新者和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通过持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二、中职平面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职平面设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整体发展不均衡。首先,教师对信息化 2.0 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存在差异。部分教师习惯传统教学,缺乏对信息化变革意义的深度认识,对技术融合课程持观望或抵触态度,创新动力不足。其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个别教师对多媒体制作、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设计工具等掌握有限,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服务课堂教学。第三,信息化课程资源相对匮乏。虽然部分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硬件设施,但平面设计相关的数字课程、仿真软件、案例库和在线资源建设滞后,教师开发与利用能力不足。第四,信息化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度不高。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仅将技术作为展示工具,未能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深度创新,课程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基于信息化2.0 的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与实践策略

为适应信息化 2.0 时代中职教育发展需求,平面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从理念转变、技能提升、课程创新、协同教研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综合发力。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是提升能力的前提。学校应通过培训、讲座、名师引领等方式,加强教师对信息化 2.0新理念的理解,激发教师主动适应变革、拥抱技术的积极性。教师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将技术赋能教学视为自身专业成长的核心任务。其次,强化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学校要制定分层分类的技能提升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设计、数字化作业、在线课堂管理、虚拟仿真平台等应用,提升教师对新技术的驾驭能力。第三,推动课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应围绕平面设计核心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将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翻转课堂、虚实结合等现代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四、信息化2.0 背景下平面设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方向

平面设计作为中职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典型专业,信息化 2.0 赋予课堂教学更多创新空间。首先,注重项目化教学和真实任务驱动。教师可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设计涵盖调研、创意、设计、制作、展示等环节的真实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协作学习、互评互改、资源共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其次,深度应用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技术。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I 辅助设计等新兴工具,拓展平面设计教学的技术边界,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创作与展示环境,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三,重视多元化评价与过程管理。利用智慧课堂系统、数字档案袋、作品评价量表等工具,对学生学习过程、创意表达、团队协作等多维指标进行全程记录和智能分析,促进个性发展和精准指导。

五、提升中职平面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保障措施与发展建议

信息化 2.0 背景下教师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制定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规划,完善激励机制,将信息化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和晋升体系,推动能力提升常态化、制度化。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支持。重点投入数字化教室、软件平台、资源库等硬件和内容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信息化培训、交流与竞赛。第三,优化教师培训与教研体系。构建校本研修、线上线下融合、校际联盟等多层次培训体系,形成校内外专家、骨干、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促进团队协作与经验传承。第四,推进校企协同和社会资源融合。依托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和社会服务项目,为教师提供最新技术、项目实训和产教融合机会。

结论

信息化 2.0 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通过理念创新、技能提升、课程融合、资源开发、教研协同和制度保障等多维路径,可以显著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与专业创新能力。教师能力的提升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成长,也为中职教育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需持续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动、资源整合和团队建设,完善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系统化建议,也为信息化 2.0 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李明. 信息化2.0 背景下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2(10): 66- 71.

[2] 张华.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 2021(8): 48- 53.

[3] 王芳 . 平面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创新与教师能力建设 [J]. 现代教育技术 , 2023(3): 94- 100.

课题名称 :“ 互联网 + 教育” 背景下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索与研究——平面设计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23KT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