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路径与机制研究
杨玲芳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 730699
1 引言
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曾停歇,心理健康议题渐成焦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其心理状态对现阶段的学业与生活造成显著效应,对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长远意义显著,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此举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大有裨益,增强学生心理适应力,预防心理困扰的扩散 [1]。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纷繁复杂,教育资源短缺、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在现阶段的情境里,家校携手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成长背景,唯有携手共进、齐心协力,全面、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不可或缺,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及其运作机制,其现实价值显著。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众多小学已深刻意识到心理教育之关键性,逐步引入了心理健康教学模块,实施这些课程时暴露出若干问题节点,课程内容系统性不足,针对性不强,通常仅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初步讲解,设计未结合小学生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进行布局,某些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遭他科挤占,教学时长无法保证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须提高水平,即便若干所院校配备了心理健康专业辅导教师,数量上稍显稀少,诸多教师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未具备心理学系统知识及专业心理辅导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条件尚不达标,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欠佳,未配备必要的心理测评及辅导工具 [2]。
2.2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家庭界别域,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水平参差不齐,许多父母过分聚焦于孩子的学业成就,未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坚信只要学业有成,其他要素皆非核心之视角,家庭中由此观念所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常被边缘化处理,不少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显得知识贫乏,方法运用上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恰当方法,面临儿童心理困扰之际,未能迅速实施适宜的辅导与援助,家庭背景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形成不容忽视,家庭环境不融洽、亲子关系紧张现象,可能对孩子心理成长产生消极后果[3]。
2.3 家校协同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范畴内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家校联动面临诸多困扰,家校间沟通渠道存在不足,学校与家庭间的互动多集中于对学子学业成就与行为习惯的监控,学生心理状态交流略显薄弱,即便学校察觉到学生心理困扰,与家长沟通存在一定挑战,难以达成即时高效对话,问题受限于某些因素,未能迅速得到处理。家校合作的教育活动推进不够有力,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心理维护教育上合作不多,心理健康教育上,双方各自为战,教育合力形成受阻,家校协作缺少专业性的引导与支援,不论学校还是与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普遍面临专业素养与实操技能的短缺困境,却又缺少有效渠道获取专业辅导与援助 [4] 。
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的重要性
3.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学生离不开心理健康这一要素,家校互动推进心理辅导实践,家庭与学校双重助力,给予学生全面支持与指导,辅导学生树立积极自我观念、提升情绪管理技能及优化人际互动模式,家庭条件对学生情感成长产生显著意义,学校为学生构筑了宽阔的社交天地与学习机会,实现家庭与学校之优势的有机结合,增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交方面的全面成长[5]。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该校师资力量强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家庭对学生个性与生活背景有精准把握,家校配合实现资料互通,学校向家庭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手段,学校可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心理状态,针对学生具体状况,学校与家庭可作出恰当安排,编制更贴合需求的心理卫生教育大纲,优化教学产出,
3.3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校配合打造了和谐稳定的育人生态圈,让学生体会家庭与学校的呵护与扶持,家校在心理教育上达成一致共识,共同协作之际,学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得以进步,降低心理障碍的生成概率,家校联合对学生树立正面楷模有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团队协作与交流技巧,培育杰出的社会适应才干。
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路径
4.1 构建家校沟通机制
学校与家庭需构建多样化的常规交流途径,定期召开家长集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搭建家校沟通平台等,家长会不应仅以学生的成绩为关注焦点,必须把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核心议题进行交流,在家长参与学校互动管理日,家长得以步入校门,评估学生在课堂及校园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与教师进行直接对话。家校交流渠道即时传递学生学业、生活及心理动态,家长与教师沟通无阻,就沟通素材的构成要素考察,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应对学生心理挑战,涉猎学生的情绪起伏、行为表现、兴趣范围等,教师应迅速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的心理表现,家长需向教师透露学生在家的具体情形,就沟通渠道而言,需秉持均等、敬重与体会,摒弃指责与苛责之词,教师与家长可运用面谈、电话、微信等多样化手段实现沟通,针对具体环境挑选最恰当的路径。
4.2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家长研讨会,邀请心理专家或教师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解析小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及亲子沟通方法,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层级,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家长集会之场合,可安排家长进行经验互谈与互动,促进家长间经验互学互通,学社与家长群体可共同举办儿童心理辅导项目,亲子心理互动讲座、亲子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此类互动活动有效提升了亲子间的情感交融,促进父母子女间的交流协作水平,涉足活动范畴,增进家长与孩子对彼此心理需求的洞察,促进家庭和谐成长,亲子活动营造愉悦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洞察力。
4.3 建设家校协同支持体系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校义不容辞,增强教师专业素质与心理辅导实力,可安排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周期性培训讲座班,召集教师参与心理卫生研讨与学术互鉴活动,推动教师运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技巧,更精准地捕捉并处理学生心理困扰,学校应推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持续挖掘契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结论
对学生成长而言,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家校携手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的强力引擎,借助构建高效的交流桥梁、实施多样的协作训练、打造完备的辅助网络,构建并完善组织协同、评价反馈及激励保障体系,实现家庭与学校在心理卫生教育上的深度对接,实现教育协同共赢,此举对学生全面进步大有裨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亦能打造适宜的学习空间,预防心理困扰的扩散,未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施,需进一步强化家校互动,持续挖掘创新协同的路径与模式,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 雷先刚 , 汪乐 . 五育融合下的 ∴ 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25, (06): 129.
[2] 顾春佳. 小学班级管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新探[J].华夏教师 , 2025, (16): 37-39.
[3] 鲁英杰, 任武, 罗聪, 吴煜, 张丹. 建构市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生态系统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5, (17): 74-76.
[4] 钱苗娣. “四维度”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路径优化探索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 (10): 20-22.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 2024 年度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路径与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号 :BY[2024]G14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