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推理中,基于计数单位感悟数的运算一致性

作者

周丽芙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经历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是一位小数乘整数口算,在教学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各种算法勾连中理解,无论哪一种算法其实都是在求多少个0.1,也就是在求多少个计数单位,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算理。

2.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推理能力。

3.在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难点:应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感知算理算法(预学)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学买了哪几样文具?想逛一逛老师的文具店吗?请看大屏,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前置研究:3块橡皮多少元?

A.你是怎样列式的?0.2×3=  ,这里的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0.2乘3也就是求(  )个(  )相加的和是多少。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前置学习,唤起以往的学习经验,能够对“买3块橡皮多少元?”进行列式。再通过以往对整数乘法的学习,能够厘清0.2是一块橡皮的单价,3是表示橡皮的数量,0.2×3表示求3个0.2相加的和是多少。进而明确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板书课题:一位小数乘整数

B.小组交流前置任务单:这里面呈现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C.小组前面汇报

方法一:单位换算 0.2元=2角;  2×3=6(角) 6角=0.6元

方法二:看乘法想加法 0.2+0.2+0.2=0.6(元)

方法三:面积模型: 0.2是2个0.1,3个0.2是6个0.1是0.6。

教师小结:同学们课前预学非常认真,解决了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并能够想到三种方法进行一位小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课前预学非常好。

D.三种方法的勾连:

面积模型:这一份是多少?(0.1)0.2表示2个0.1,一共是6个0.1是0.6。

单位换算:0.2中有2个0.1,也就是1角,这里有6个0.1是0.6。

连加法:0.2里有2个0.1,6个0.1是0.6。

小结:同学们用三种方法口算出0.2×3=0.6(元),非常棒!可见,同学们的课前学习非常认真,非常有质量。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的前置研究中,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学习经验的迁移,这里想到了三种计算方法。通过课堂教师的点拨,教师初步理解感知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其实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和整数乘法的算理是一致的。

二、小组互助,拓展算理算法(互学)

活动一:4支铅笔多少元?

A.请同学们先列式,再想一想你怎样进行口算?

B.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学生算法:

方法一:看乘法想加法

4个0.3相加是1.2元。0.3+0.3+0.3+0.3=1.2(元)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这种方法是将问题转化为几个相同小数连加的形式来计算的。

方法二:单位换算: 0.3元=3角;3角×4=12角;12角=1.2元;0.3×4=1.2(元)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这种方法是通过元角之间的互换,将小数乘法转化为已学的整数乘法来计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三:面积模型

生1:0.3里面有3个0.1

生2:4个0.3是(4×3)个0.1,是1.2

师:1.2用面积模型怎么表示

重点:通过模型让学生理解结果1.2。

(思政教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提出鼓励:学习时遇到困难不要灰心,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勇敢面对学习

师:同学们非常熟练的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口算。请你思考一下,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单、便捷。

师小结:有的同学认为面积模型口算更快,有的同学认为先用整数乘法算出计数单位个数,再算得数更快。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用你喜欢的口算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中活动一,依然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0.3×4,在计算中感受三种方法都是在求有多少个0.1.把重点放在第三种面积模型中,感知运用乘法求出计数单位的个数,(3×4)个0.1,实现思维的进阶。

三、助力破难,理解算理算法

活动二:买5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A.列式为:0.4×5=2元

B.请你选择最快的方法口算。

方法优化:连加的方法很麻烦。元角转化的方法有局限性,用小数意义计算更抽象化。学生运用整数乘法口算计数单位个数后,再转化为结果。这种方法最简单。老师也认同这种方法最简单。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新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小数乘整数,我们运用了面积模型和单位换算,还有用整数乘法求计数单位个数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大家认为最后一种方法最简单。对于今天的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求5把尺子的钱数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运用计算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或相乘的方法,深化对求多少个0.1的认知,深化算理算法的理解。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大概念教学提倡的专家思维的培养。

四、实践应用,运用算理算法(助学)

1.解决问题:

2.口算题卡

0.3×3= 0.9                0.4×4= 1.6

6×0.2=1.2                0.2×5=1

(前2题说口算方法,再直接口算)

3.思维拓展:2×4=     0.2×4=    0.02×4=     0.002×4=

设计意图: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习题,先用此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父母买菜的情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第二道习题口算题卡练习速度和算法算理的表达;最后通过对2×4感知整数乘法是求有多少个1,0.2×4一位小数乘整数是求有多少个0.1,0.02×4两位小数乘整数是求多少个0.01,0.002×4到三位小数乘整数是求多少个0.001……学生感知乘法运算的一致性,加法运算是计算单位的累加。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