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对邻近地铁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作者

卢鹏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1 变形影响机理分析

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周边土体应力重分布,产生向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这种位移场会在地铁结构周围形成附加应力,使结构发生整体位移或局部变形。开挖卸荷的影响范围与基坑规模、支护刚度、开挖顺序等因素密切相关。降水工程对地铁结构变形的影响机理更为复杂。地下水位下降会增大土体有效应力,引起土体固结沉降;同时,渗透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土颗粒迁移,改变土体结构。这些变化会通过土 - 结构相互作用传递至地铁结构,造成不均匀沉降或水平位移。在渗透性差异较大的地层中,降水引起的地铁结构变形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时空非均匀性。开挖与降水的耦合作用使地层移动呈现非线性特征。一方面,开挖形成的临空面改变地下水渗流路径,加速降水漏斗扩展;另一方面,降水导致的土体强度增长可减少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二者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力学环境,使地铁结构变形量并非简单的叠加关系。

2 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支护结构刚度决定了基坑变形的约束程度,刚度越大,对周边土体扰动越小。基坑与地铁结构的距离是另一个重要参数,变形影响程度通常随距离增大呈指数衰减。地层条件对变形传播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软土地层中变形影响范围较大,而硬土地层中变形更为局部化。地下水位高低决定了降水工程的影响程度,高水位条件下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更为显著。土层分布的非均质性会导致变形传播的各向异性,特别是当存在软弱夹层时,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地铁结构自身特性也会影响其响应行为。结构埋深决定了其承受土体变形的程度,浅埋结构更易受到地表沉降影响。结构刚度和接头形式影响变形的整体性,刚性结构往往表现出整体位移,而柔性结构可能产生较大局部变形。既有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和工作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 变形控制标准与防护技术

3.1 分级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地铁结构变形控制值应按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特级保护区:沉降 ⩽3mm ,水平位移⩽3mm 一级保护区:沉降 ⩽5mm ,水平位移 ⩽5mm 二级保护区:沉降 ⩽10mm ,水平位移 ⩽10mm 当隧道水平位移限值为 5mm 时,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需控制在 0.39%h 以内,严于常规一级基坑的 0.5% 标准。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隧道与基坑的相对位置(X/h 和H/h 比值)确定具体控制值。

3.2 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是分析基坑工程对地铁结构影响的常用数值方法。建立包含基坑、支护结构、土体和地铁结构的整体三维模型,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施工过程。土体构模型的选择至关重要,修正剑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软土的非线性行为,而硬化土模型更适合砂性土。结构 - 土体界面单元的设置直接影响相互作用力的传递精度。流固耦合分析是考虑降水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耦合渗流场和应力场,可以模拟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土体固结过程。渗流边界条件的合理设定对模拟结果影响显著,需要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多场耦合分析还能考虑开挖卸荷与降水效应的相互作用,更全面地评估综合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有助于识别关键影响因素。通过系统变化各主要参数,可以建立参数 - 变形响应关系,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3.3 基坑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坑与地铁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以及二者的空间位置布局是影响地铁结构变形的关键因素。水平距离越近,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土体位移和应力变化传递到地铁结构上的作用越直接、越强烈。当基坑与地铁的水平距离小于一定值(如基坑开挖深度的 1-2 倍)

时,地铁结构变形往往较为显著。垂直距离方面,若基坑开挖深度接近或超过地铁结构的埋深,坑底土体回弹和降水引起的深层土体变形可能对地铁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当基坑坑底位于地铁隧道下方时,坑底土体的隆起可能导致地铁隧道上浮。二者的空间位置布局也很重要,如基坑位于地铁线路的正上方、侧方或斜上方等不同位置,地铁结构所受影响的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在进行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前,需准确评估基坑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4 基坑降水对地铁的影响分析

1)地下水渗流路径。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降水会造成周边地铁车站和隧道沉降。的沉降变形,在地铁车站模型与基坑之间设置 1 排止水帷幕,增加了渗流边界条件,采用定水头边界。基坑与地铁车站间的止水帷幕增加了地下水渗流路径,有效减缓了地铁车站的沉降变形。2)孔隙水压力分布。基坑降水深度持续增加,基坑周边土层中孔隙水压力也逐渐下降,距离基坑越近,孔隙水压力下降则更显著。3)降水引起地铁车站沉降位移。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当地下含水层不断抽水时,局部水不能有效补充,地下水位下降,土压力降低,土的有效应力增大,导致土体固结变形,地层将发生。

3.5 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

为分析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选取基坑每次开挖后左右线隧道的最大竖向和水平位移,绘制成曲线,基坑开挖初期,左线和右线隧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都缓慢增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左线和右线隧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增速逐渐变大。基坑开挖完成后,左线隧道水平位移约为竖向位移的1.85 倍,右线隧道水平位移约为竖向位移的1.78 倍,左线隧道水平位移约为右线隧道的2.04 倍,左线隧道竖向位移约为右线隧道的1.96 倍。

3.6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影响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对地铁结构变形影响的重要内在因素。不同的土层性质,如土体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对土体在开挖和降水作用下的变形响应差异很大。在软土地区,土体具有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和高灵敏度等特点,深基坑开挖及降水易导致土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对邻近地铁结构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还可能存在土岩组合、断层等特殊地质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深基坑施工对地铁结构影响的复杂性,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针对性分析。

结语

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对邻近地铁结构的影响是土体卸荷、渗流场变化与结构响应的耦合过程,其变形规律受相对位置、地层条件和施工参数共同制约。通过理论计算与三维模拟可预测变形趋势,而分级控制指标与 " 微创降水 + 隔离防护 + 动态监测 " 的技术体系,能将地铁结构变形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未来研究应聚焦三方面:开发考虑土 - 结构界面特性的精细化模拟方法;研究长期降水引发的地铁结构时效变形;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实时预警与自动调控系统。随着 5G 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深基坑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影响控制将向智能化、自适应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守程 , 张睿 , 刘健 , 等 . 深基坑“零”距离既有车站结构安全评估与监测实例分析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3,50(8):169–171.

[5] 丁智 , 张霄 , 金杰克,等 . 基坑全过程开挖及邻近地铁隧道变形实测分析 [J]. 岩土力学 ,2019,40(S1):415–423.

[6] 张婉吟 , 孙昌利 , 张挺 , 等 . 紧邻地铁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J]. 广东水利水电 ,2022(10):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