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视角下聚焦学生干部双重角色探索培养效能提升路径
吴俊华 章嘉怡 阙可润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1、引言
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革新背景下,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也正在悄然变化,从传统的“活动组织者”“事务管理者”逐步向“学习者”“实践者”转变。这也对结合实践育人进行学生干部培养与效能发挥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学生干部单一角色功能的探讨,或是其领导力或服务力的分析,缺乏基于双重角色效能发挥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角色理论,探讨学生干部在学业与实践中的角色张力,提出实践育人视域中学生干部培养效能提升的可行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提供新思路。
2、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分析
2.1 社会角色理论的内涵
社会角色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桥梁,是人的社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从社会学角度看,人们在相互角色评价中通过角色认知,即积极的角色学习和角色模仿,完成由个体内化到外化的综合渐变过程[2]。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多种角色之间既可能产生冲突,也可能形成增益 [3][4]。社会角色理论为理解学生干部的双重角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能够更科学地剖析学生干部群体在效能提升中的角色行为特点、角色认知关系与角色调适机制等。
2.2 新时代学生干部行为特点
新时代学生干部群体呈现出鲜明特点。一方面,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良好,不仅在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传统能力上本领过硬,还在信息技术应用、新媒体运营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学业与事务工作的平衡难题,易陷入时间与精力分配困境。学生干部在初涉社会时可能出现角色定位模糊、价值取向偏差的情况。若未加以正向引导,实现从“活动组织者”“事务管理者”向“学习者”“实践者”角色转变,其往往会陷入角色冲突困境,难以实现学业成长与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
2.3 学生干部的双重角色认知
(1)学生干部的角色扮演
学生干部的双重角色认知是其效能提升的关键。从学习者角色来看,学生干部是知识汲取者,应深入课堂学习,涉猎多元知识;是反思变革者,需反思总结经验,实现认知升华;还是终身发展者,应树立长远目标,保持内生动力。从实践者角色来看,学生干部是价值传播者,融通思政元素,传播主流价值;是问题解决者,灵活运用技能,高效解疑排难;还是服务践行者,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5]。
(2)双重角色的辩证关系
学生干部应兼具的“学习者”与“实践者”角色,既呈现出鲜明的区别对立,又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需通过动态平衡实现效能最大化。从角色冲突视角来看,两种角色间存在时间、精力竞争关系,进而负面影响学习状态。但从角色增益视角来看,学习为实践构筑起坚实的理论基石,提供方向指引与方法支撑;实践则为学习搭建平台,以实际情境检验学习成果并反馈学习新需求。在时间管理、沟通协作能力提升等方面如潺潺溪流,源源不断地反哺学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学生干部培养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据 Marks 和 MacDermid(1996)的研究成果,适度的角色多元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会带来挑战,但也能促进个体能力全面提升 [6]。基于“学习者”“实践者”双重角色的辩证关系,本文构建了学生干部
培养效能提升的“双环”模型。
3.1 构建内环:自我成长维度的提升路径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夯实知识基础。应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拓宽发展视野,帮助学生干部培养扎实专业基础和持续学习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二是注重实践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提供多样化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来提升实践能力,鼓励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深化反思提升,促进认知升华。学生干部应建立反思机制,加强经验总结,提炼成功做法,定期自我评估、交流分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实现共同进步。
3.2 构建外环:辐射带动维度的提升路径
一是实践育人,融合思政元素。应引领学生干部融入实践育人工作,组织活动时融入思政元素,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朋辈示范,发挥非权力性权威。应发挥学生干部的朋辈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开展经验分享会等树立榜样典型,学生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非权力性权威的影响力。
4、结语
学生干部双重角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互动是提升育人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实践育人视角,系统探讨了学生干部双重角色培养效能提升的“双环”模型提升路径,旨在促进学生干部在学习与实践的双向滋养中实现全面发展,为实践育人工作良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为学生干部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喻安伦 . 社会角色理论磋探 [J]. 理论月刊 , 1998, (12): 40-41.
[2] 吴婷 . 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教育研究[J]. 高教探索 , 2015, (02): 125-128.
[3] 黄国辉 . 角色失调与调适 : 社会角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 [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3, 25(09): 20-23.
[4] 李米换, 靳晓芳. 社会工作者“双重身份”的伦理困境解读——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 [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13(04):36-40.
[5]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王沪宁出席 [J]. 党建 , 2021, (10): 4-6.
[6]Marks, S. R., & MacDermid, S. M. (1996). Multiple roles and the self: A theory of role balan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58(2), 417-432.
[7] 江艺敏. 实践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分析[J]. 就业与保障 , 2021, (06): 158-159.
作者简介:吴俊华(1995-),女,汉,浙江丽水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