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安装阶段质量管理策略
李严明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0
引言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行业中技术复杂、系统交叉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化、复杂化,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多学科的技术融合,还涵盖了从设计、施工到竣工的多个阶段。此阶段的质量问题通常伴随着施工进度、成本和安全等诸多因素的紧密交织,任何一环的疏忽都可能对整体项目的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探讨建筑机电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策略,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机电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特点
(一)多专业交叉与施工路径复杂性的交织演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全过程中技术集成密度最高、系统关联最复杂的组成部分,其在空间布局与施工组织上的交互性特征尤为显著。施工任务往往涉及电气、暖通、给排水、消防等多个系统,在物理空间上相互穿插,在时间节点上相互交织,导致施工路径的规划与执行难以完全线性推进,局部调整常常引发整体协同体系的连锁反应。多专业并行作业下,传统单线性施工组织方式显得愈发无力,难以支撑对复杂系统结构中各专业工序逻辑的精准控制,也无法有效规避施工干扰与质量瑕疵的隐性风险。
(二)质量控制节点密集且依赖系统协同机制
建筑机电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链条呈现出高度密集、技术介入度深和环节间依赖性强的多重特性,其在质量管理架构中的表现形式并非局限于传统的“事后验收”,而更趋向于前置控制、过程跟踪与闭环反馈的立体化管理格局 [1]。施工各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依赖关系,从材料进场验收到预埋预留施工,从管线敷设到功能调试,每一节点均可能成为系统整体性能形成的关键变量。一旦在前期质量控制环节出现偏差,后续施工工序不仅无法顺利推进,系统联调亦将无法达成功能闭合状态,造成返工成本攀升、竣工验收风险上升。
(三)标准规范繁复与技术执行落地之间的张力
建筑机电安装作为高规范、高集成度的工程门类,其质量管理面临着规范体系庞杂、执行机制碎片化以及现场适配难度高等诸多挑战。在国家及行业层面,针对各类机电子系统均有较为详尽的标准与技术规范,其覆盖范围包括设计深度、选材参数、安装工艺、调试标准等多个维度,理论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管控框架。然而,在施工现场,由于项目特点、施工环境、人员素养、工期压力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标准规范往往无法直接转化为统一的技术操作路径,尤其在非标准化构件安装、高空或隐蔽空间作业中,纸面规范与操作实况之间的差距愈加显性。
二、建筑机电安装阶段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计划与实际执行存在“脱节”现象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具有工序繁杂、系统交织、时序关系高度依赖等内在特征,使得施工计划的制定不仅需要前置考虑各专业的交叉逻辑与资源调度关系,还需对现场施工环境、空间条件以及外部协同状况具备充分研判,而在多数项目实践中,计划编制的逻辑深度与动态适应能力尚未形成有效匹配,导致理论进度与现实操作之间频频发生偏移,形成“计划—执行”链条中典型的结构性脱节。尤其在施工阶段中后期,随着管线密度增大与工序耦合程度提升,原计划中设定的关键路径往往失去可执行性,局部调整层层传导至总体组织结构,引发资源浪费、节点延期与空间冲突等一系列次生质量风险。
(二)质量控制责任界定模糊协调机制不健全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在多主体协同的基础之上,其核心在于确保各参与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质量保障义务,并在系统运行逻辑中构建清晰的责任闭环结构。在现有管理实践中,质量控制责任边界呈现出明显的模糊化特征,特别是在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及监理机构之间,缺乏统一的质量责任划分标准与系统化的流程规范,使得在质量缺陷发生后责任归属易产生争议,进一步弱化质量问责机制的有效性 [2]。在多专业系统交叉作业的情境下,部分单位在职责履行过程中倾向于仅关注本专业内部工序,而忽略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接,形成责任空档区域,质量隐患亦多潜藏于此类接口地带之中。
(三)现场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现场管理在当前阶段依旧呈现出对人工经验的高度依赖,其技术支持体系相较于土建施工更为滞后,在项目管理信息化、施工数据实时采集、过程动态可视化等方面尚未实现系统性应用,导致质量管理操作更多依赖纸质记录与口头指令,在面对复杂系统集成环境下的高频决策需求时显得反应迟缓、执行断裂、验证困难。尤其在工程关键节点与隐蔽工程环节,缺乏有效数据支撑与数字化工具辅助,导致质量核查环节依靠肉眼识别与人工判断。
三、建筑机电安装阶段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夯实节点管理责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具备完整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涵盖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各个阶段,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关键节点。构建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不仅要求在每个施工节点前置明确质量目标,还应强化每一节点的质量检查与反馈机制,确保质量控制贯穿工程实施的每个环节。项目管理者应系统梳理机电安装阶段的主要质量控制节点,并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细化责任分配和执行标准,从而在节点间形成责任闭环。
(二)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提升协同管理效能
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为建筑机电安装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面对现代建筑机电系统复杂的结构与精密的工程要求,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精准的质量控制需求。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为机电安装施工现场提供了实时数据采集、动态监控、过程可视化等多重支持,极大提高了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嵌入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各项施工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反馈,避免了信息滞后与误差传递的问题[3]。
(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复合型质量管理团队
高质量的建筑机电安装项目离不开专业素养高、技能全面的质量管理团队。为了应对项目日益复杂的技术要求与管理挑战,构建一支复合型的质量管理团队成为了当务之急。这不仅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跨学科的协同能力,能够有效融入多专业、多领域的工作环境中,解决跨专业接口和技术难题。项目管理者应着眼于全员素质提升,注重人才的综合培养与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结论
建筑机电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面对技术复杂性、工序依赖性和多专业协同等多重挑战。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计划与实际执行的脱节、责任界定的不明确、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滞后,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效能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首先是构建完整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各关键节点的责任清晰并形成有效闭环;强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升施工现场的实时数据监控与决策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智梅 . 机电设备安装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研究 [J].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 2024, 6(5):66- 68.
[2] 魏仲发 .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J]. 城市开发 ,2025(3):164- 165.
[3] 高娃 . 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分析 [J]. 数码精品世界 , 2023(8):265-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