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
潘竞民
鄂尔多斯市水投惠源建设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
1 BIM 技术概述
1.1 BIM 技术的定义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综合性技术,它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整合到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管理。在这个模型中,不仅包含了建筑的几何形状、尺寸等空间信息,还涵盖了建筑材料性能、设备参数、施工进度、成本预算等多方面的非空间信息,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
1.2 BIM 技术的特点
信息集成性:BIM 技术能够将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各个阶段产生的信息进行集成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分散、孤立的局面,使得项目各参与方能够获取全面、准确的项目信息。
可视化: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将抽象的设计图纸转化为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使项目各参与方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设计意图,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沟通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协同性:BIM 技术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可以在同一模型上进行协同作业,实时共享和更新信息,有效避免了因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设计冲突、施工错误等问题。
动态性:随着项目的推进,BIM 模型中的信息能够实时更新,反映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2 BIM 技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 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2.1 规划阶段
在建设项目规划阶段,BIM 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场地模型,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模拟分析,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了解项目建设条件,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和布局。同时,利用BIM 技术的信息集成和模拟功能,对项目的功能需求、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等进行分析和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方案,为后续项目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例如,通过对项目周边交通流量的模拟分析,优化项目出入口设计,提高项目的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2.2 设计阶段
多专业协同设计:在设计阶段,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基于BIM平台进行协同设计。通过共享三维模型,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如建筑结构与机电设备之间的管线碰撞等问题。利用BIM 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检查,提前解决设计冲突,避免因设计错误导致的施工返工和质量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可视化设计评审:将 BIM 三维模型展示给业主、设计管理人员等相关方进行可视化评审,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可视化分析,还可以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外观造型等设计元素,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项目质量要求。
2.3 施工阶段
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利用 BIM 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模拟各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和施工工艺,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施工场地布置不合理、施工机械操作空间不足等。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模拟分析,优化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
质量实时监控与问题追溯: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进度、质量验收等信息实时录入 BIM 模型,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动态监控。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BIM 模型快速定位问题发生的位置和相关责任人,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例如,利用BIM 技术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监控,记录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强度等信息,一旦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等问题,可以通过模型追溯到具体的浇筑部位和施工人员,便于及时处理。
材料设备管理:通过 BIM 模型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记录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供应商等信息。在材料设备进场时,利用 BIM模型进行核对验收,确保进场材料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设备的采购和进场时间,避免材料设备积压或短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
2.4 运维阶段
在建设项目运维阶段,BIM 模型可以为设施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通过将设备维护记录、维修历史等信息与BIM 模型关联,实现对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BIM 技术的可视化和模拟功能,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障建筑设施的正常运行,提升项目运维阶段的质量水平。例如,通过对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3 基于 BIM 技术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 BIM 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指导,制定统一的BIM 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明确各参与方在项目各阶段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BIM 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解决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为BIM 技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建立健全BIM 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开设 BIM 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 BIM 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企业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 BIM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BIM 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既懂 BIM技术又熟悉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建筑行业对BIM 专业人才的需求。
3.3 降低应用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应用BIM 技术,降低企业的应用成本。同时,软件开发商应不断优化BIM 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易用性和性价比,降低企业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此外,企业应加强对BIM 技术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合理规划BIM 技术应用方案,提高 BIM 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应用 BIM技术的动力。
3.4 强化项目参与方协同意识
通过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项目各参与方对 BIM 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协同意识。建立基于BIM 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工作界面,规范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实现项目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同时,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确保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工作。
4 结束语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 BIM 技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优势、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表明,BIM 技术虽潜力巨大,但受标准规范、人才、成本等因素制约。未来,需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降低应用成本,深化BIM 技术应用。随着技术迭代与行业协作加强,BIM 技术必将为建设项目质量管控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 林朝丰.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大湾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N].东莞日报 ,2023-11-16(A02).
[2] 樊庆 , 胡德兴 . 全过程工程咨询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J]. 科技传播 ,2023,15(14):19-22.
[3] 王宏 . 基于建设单位视角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