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活动建构家园共同体的实施策略

作者

伊文娟

福建省平潭实验幼儿园 350400

摘要:通过项目式活动“整理小达人养成记”,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自理能力及责任感,帮助他们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增强自信和满足感,同时促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设计分类整理、角色扮演等具体实践环节,孩子们在一次次整理和分享中提升整理技能。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鼓励孩子们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家园共育的支持下,幼儿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责任感和秩序感,还增强了自信心,逐步养成独立自理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项目式;家园共同体;学生;主体性

引言:

在现代教育中,项目式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成长。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通过项目式活动构建家园共同体,以“整理小达人养成记”活动为例,提出以下三个实施策略。

一、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一)设定具体的活动目标

在开展“整理小达人养成记”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子目标。这些目标不仅涵盖知识技能的获取,还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成长。具体来说,通过分享整理计划,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收纳经验;能够感受到整理带来的成就感,调整想法与行动,完成规划目标,并主动帮助同伴;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操作乐趣,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掌握整理技巧,自主制定并执行计划;根据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绘制分格柜设计图,展现创意。这些目标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多方面发展。

(二)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

活动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内容要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找原因

在设计活动内容时,首先通过讨论类似“衣帽柜我有话说”或“物品被‘偷’怎么办?”的问题,激发孩子们对整理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混乱源头,从而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分享自己在家中或学校中遇到的整理问题,孩子们逐渐感受到物品归位、整理得当的重要性。

2乐收理法

教师为学生介绍多种整理方法,如分类整理法和逐一拿办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物品的分类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学会如何根据物品的种类、使用频率进行有效的归类。

3班级、区域、家里大整顿

在活动的设计中,整理活动不仅限于学校或家庭,而是分阶段进行的全方位整理。在班级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班级整理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在幼儿园,设立专门的“区域管理员”,负责各区域的物品整理;在家里,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与家长协作,共同进行房间物品的整理。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活动中的一大亮点。通过让孩子们担任“柜子管理员”或“区域负责人”的角色,增强了他们在整理过程中的责任感与参与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分工,负责特定的区域整理,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当他们看到自己整理后的成果,并收到同伴和教师的认可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能力发展。

二、注重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活动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索。例如,在“接单整理”的环节,教师让学生扮演“整理师”的角色,接受来自“顾客”的整理请求,实际参与到整理工作中。这种真实的情境模拟,不仅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技能,还能通过“顾客”对整理效果的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整理技能,并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与成就。

(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整理小达人养成记”活动结合了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提升自我。例如,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高效分类整理物品,并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整理技巧。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整理负责人,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学到的技巧。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并提升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动态调整和反馈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例如,当发现某些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适时提供帮助或调整活动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三、建立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整理小达人养成记”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渠道,与家长沟通活动内容和目标,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例如,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开展整理活动,与孩子共同实践整理技能。

(二)共同制定家园共育计划

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详细的家园共育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例如,在家中,家长可以安排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并定期检查整理效果;在学校,教师则负责组织学生在班级和幼儿园进行整理活动,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分享交流与持续跟进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校交流平台等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分享学生在“整理小达人养成记”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交流教育心得。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册等方式,持续跟进学生在家中的整理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建议。

结论:通过“整理小达人养成记”活动,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整理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成长。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策略建议,能够为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活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蔡晓鹭."点·线·面·体"多维融合:在项目式学习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福建教育, 2023(26):46-48.

[2] 马兆俊.家园共同体:家长参与班本课程活动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 2024(2).

[3] 佚名.紫薇实验教育集团:"1+6+N"打造学前教育共同体[J].中华手工, 2024(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