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杨小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隆兴九年制学校 746000
新课标是 2022 年推出的课程标准,有指导性、科学性与可行性,教师应在新课标引导下探索教学实践新出路,达到推动教育发展的效果。虽然初中物理教师重视解析新课标,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可能因教学脱离生活、学生实践机会较少、评价促学功能较弱而影响育人效果。基于此,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师需在新课标背景下探析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需在新课标阐释的课程目标驱动下,践行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在优化教学模式时强调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科学探究与态度等素养的重要性,用以体现物理课程育人价值;
其次,教师需在践行“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保证教学模式优化升级契合学情,并能为每位学生个性化成长创造机会,还能助力学生具备终身发展所需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
最后,教师需以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为支撑,践行以多元探究为方法的教学原则,确保学生能在探究中关注环境、社会、技术与物理之间的关联,进而用物理眼光、物理思维、物理语言观察、探究与表达,形成正确观念、科学态度、责任意识、民族自豪感以及热爱祖国、生活的积极情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可用物理知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使得基于新课标的物理教学模式优化升级更有意义[1]。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1. 立足生活情境展开物理教学活动
新课标在阐释课程理念时指出,教师需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保证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用实例、经验等引领学生探究物理知识以及认知迁移,同时指引学生了解新时代国家科技成就,进而引领学生强化民族自豪感与科技文化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进行“声现象”的教学时,需树立生活化教育意识,统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构建生活情境,实例包括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用声悬浮技术让物体“飘浮”起来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透过声现象洞悉科学原理,一方面增强物理观念,另一方面因国家科技创新成就而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产生用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知识创新实践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孵化趣探项目,如创制隔音房间模型、举办小型音乐会等,使学生能将生活需求、实践经验、学习成果、多元智能等联系起来,立足生活情境创想与创造,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思维、责任意识等素养。
2. 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
新课标要求教师优化课程结构,并注重“学以致用”,这说明教师需在讲解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实践,凸显物理课程实践性、生本性与基础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光现象”的教学时,可以将“还原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视为主题,用以构建主题式生活化情境。在此前提下,教师引领学生合作还原光通过色散形成彩虹、小孔成像、大气折射形成海市蜃楼、光线透过卷云冰晶反射与折射形成日晕或月晕、光线绕过障碍物形成泊松亮斑及其他有趣的光现象,使学生能在合作实验中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等基础知识,亦可增强科学精神,同时探索光现象在出行安全、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出路,学生得以在拓展性实践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等素养,教师则能赋予物理德育与美育属性,继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3.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物理探究兴趣
新课标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视为课程理念之一,要求教师通过评价引领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物理学习实践信心,并激发学生物理探究兴趣。基于此,教师需将积极心理学、物理教学评价联系起来,认识到通过评价助力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将积极情绪转化为探究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自学动机,教师得以减小育人阻力,优化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时,可以立足生活创设透镜应用情境,组织学生以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后视镜、太阳能热水器、门镜等常见的物品为主体探究透镜成像原理与规律,期间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状态、过程与成果进行赏识评价,侧重肯定学生认真观察、敢于质疑、用实验方式论证猜想等正确、高效的学习行为,用以培养学生物理多元探究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内化吸收物理基础知识,并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等素养,继而达成物理课程目标 [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践行新课标,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活化、实践型、激励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学习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学科素养,亦可挖掘潜力与全面发展,继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佩红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立体化设计——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5,(14):65- 67.
[2] 雷贤明 .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5,(05):120-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