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优化研究

作者

王浩 徐一刚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一、引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集学生管理、服务、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打破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局限,将各类资源和服务整合到学生社区中,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开展社区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的现状

2.1 服务功能逐渐完善

许多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设立了综合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学生证补办、奖助学金申请、宿舍维修等业务,减少了学生办事的奔波。同时,社区内还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就业指导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就业指导服务,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2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为了丰富学生的社区生活,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举办社区文化节,包括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览、手工制作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关爱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项目孵化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3 社区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管理也逐步实现了信息化。通过建立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生信息、宿舍管理、活动报名等业务的在线办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APP 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社区活动信息、通知公告等,方便了学生获取信息。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目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部分活动只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而开展,没有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也不理想。例如,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如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团委等。但在实际运行中,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工作协调困难等问题。例如,在举办大型社区活动时,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等环节出现脱节现象,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3 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但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一方面,部分学生对社区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社区实践活动的宣传推广不够到位,学生对活动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参与人数有限。此外,一些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学生课程冲突,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

3.4 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评价标准单一,往往只注重活动的规模和参与人数,而忽视了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收获。同时,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

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优化策略

4.1 构建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实践内容体系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规划,构建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实践内容体系。一方面,将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开设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例如,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工程实践等活动;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文化研究等活动。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需求,设计分层分类的。对于大一学生,可以开展入学教育、社区适应等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大四学生,可以开展就业指导、实习实践等活动,为他们的就业做好准备。

4.2 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合作

高校应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合作。建立社区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例如,定期召开社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社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学校的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为社区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与校外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拓展社区实践活动的资源渠道。例如,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3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了提高学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社区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二是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充分考虑学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需求,避免活动时间课程冲突。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社区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设立社区实践奖学金、优秀志愿者称号等。

4.4 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应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参与度、实际效果等因素,全面评价活动的质量。同时,拓宽评价主体,除了学校和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校外企业、社会组织等的评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此外,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社区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实践内容体系、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合作、参与度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存在的问题,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路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一站式”高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J]. 李育君.高校后勤研究 ,2022(10)

[2] 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 [J]. 郝志军 . 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03)

[3]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 [J]. 王懿 . 思想理论教育 ,2022(02)

作者简介:王浩,男,2004.4-,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读。

通讯作者:徐一刚,男,1992.07-,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