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辽宁岫岩县文化发展与民族交融研究

作者

童童 苑杰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 大连 116600

一、引言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的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多民族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岫岩文化。研究岫岩县的文化发展与各民族交融,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也能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地区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岫岩县文化发展的概述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

1. 历史遗迹

岫岩县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五龙山城、清凉山城等古代城址,这些遗迹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在该地区的活动和交流,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2. 民俗文化

满族文化:满族在岫岩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语言、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等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例如,满族的传统服饰如坎肩、马甲、旗袍等至今仍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满族的饮食文化中,苏叶勃勃、柏椤叶饼、酸汤子等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其他民族文化:除了满族文化,岫岩县还融合了汉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元素。汉族的农耕文化、传统节日习俗以及蒙古族的草原文化、那达慕大会等在当地的民间交流和文化活动中都有所体现,共同构成了岫岩县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1.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是岫岩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融合了汉族的雕刻技艺和满族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岫岩玉雕已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需要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2. 岫岩满族剪纸

岫岩满族剪纸始于17 世纪初满族进入岫岩时,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与满族的民间习俗紧密相连,具有浑厚粗犷、古朴洗练的艺术风格,造型夸张奇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满族文化特色。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举办剪纸培训班、开展剪纸艺术展览等活动,加强对岫岩满族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剪纸艺人,使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3. 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在岫岩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起源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它以说唱为主,伴奏乐器简单,演唱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岫岩县通过组织东北大鼓表演比赛、扶持民间艺人等方式,促进了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创新,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

1. 玉文化产业

以岫岩玉雕为核心,岫岩县大力发展玉文化产业,建设了玉文化产业园、万润会展中心、岫岩玉产业电商基地等基础设施,推动玉雕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举办玉文化艺术节、全国玉石雕刻大赛等活动,提升了岫岩玉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文化交流平台。

2. 文化旅游产业

岫岩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了水巷风景区、玉通玉文化博物馆、仙人谷温泉度假村等多个旅游景区,打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岫岩县的民俗文化风情。

三、岫岩县各民族交融的现状与特点

(一)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

岫岩县是一个以满族为主体,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的地区。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较大比例,主要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汉族人口数量也较多,与满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交错居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这种分布特点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借鉴。

(二)经济生活中的民族交融

在经济领域,各民族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岫岩县的农业生产中,汉族农民的先进种植技术和满族农民的传统农耕经验相互结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玉雕产业中,各民族艺人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了岫岩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各民族企业家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交融

1. 语言文字交流

满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族的交往中,逐渐学会了汉语和汉字,汉语成为岫岩县各民族之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同时,满族的一些词汇和语汇也融入到当地的汉语方言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例如,在岫岩县的一些乡村,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会使用一些满族词汇来称呼当地的动植物、生活用品等,反映了满汉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2. 文化艺术交流

各民族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十分活跃。满族的剪纸、刺绣、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在汉族及其他民族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传承,汉族的戏曲、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也深受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喜爱。在岫岩县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各民族艺术家共同参与、同台演出,相互展示各自的艺术才华,促进了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创新。例如,在岫岩县举办的“两省一区”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活动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族演职人员带来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如吉林省延边歌舞团的朝鲜族舞蹈、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的蒙古族马头琴表演以及岫岩县的东北大鼓表演等,充分展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交流。

(四)社会生活中的民族交融

在社会生活中,各民族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相互往来、共同参与,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例如,在满族的传统节日乌辛乌兰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期间,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邻居和朋友也会受邀参加满族家庭的庆祝活动,品尝满族的特色美食,欣赏满族的民俗表演,共同感受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同样,在汉族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满族等少数民族也会积极参与其中,与汉族亲朋好友一起守岁、赏月、吃月饼等,共享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在婚丧嫁娶方面,岫岩县各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较为常见,不同民族的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四、岫岩县文化发展与各民族交融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文化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1. 文化活动搭建交流平台

岫岩县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玉雕展览、民俗文化节、文艺演出等,为各民族提供了展示和交流文化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各民族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和风俗习惯,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例如,通过举办岫岩满族文化节,展示了满族的八旗文化、萨满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他们对满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满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文化产业创造合作契机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的平台。在玉雕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各民族企业之间、艺人之间、从业者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壮大。这种经济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促进了民族交融。例如,在岫岩县的玉雕产业园区内,有许多满族、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玉雕企业和工作室,他们之间经常开展合作项目,共同设计、制作玉雕作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

(二)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1. 丰富文化内涵

各民族在交融过程中,将各自的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丰富了岫岩县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例如,满族的萨满文化与汉族的道教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仪式;满族的音乐、舞蹈元素融入到汉族的民间艺术表演中,为汉族的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使岫岩县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增强了其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在交流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激发了文化创新的活力。各民族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文化作品。例如,一些岫岩玉雕艺术家将满族的神话传说、民俗风情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玉雕作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同时,民族交融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五、结论

岫岩县的文化发展与各民族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纽带,而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融又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岫岩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繁荣与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推动文化产业与民族事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各民族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岫岩县的文化发展与民族交融之路越走越宽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学》(辽宁卷)编写组,李慎之主编. 中国民族学(辽

宁卷)[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2.《满族文化大典》编委会编 . 满族文化大典 [M]. 沈阳:辽宁民族

出版社,2017.3. 张鹤泉,崔玉成.《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J]. 民族学刊,

2012,(03):12- 17.4. 刘永兵,朱成双.《论东北地区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J]. 黑龙

江民族丛刊,2015,(02):34- 39.5. 赵志青 .《岫岩满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 辽宁民族

2019,(04):22- 26.

6. 王丽娜,张志国 .《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辽宁岫岩县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8):112- 114.7. 李明,陈华.《岫岩县多民族共生的文化生态研究》[J]. 中国民族学,2021,(02):78- 84.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岫岩皮影戏文化语境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2BMZ004

作者简介:童童(1993 年月—),女,回族,大连民族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苑杰(1986 年 6 月—),男,汉族,大连民族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