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视域下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路径研究

作者

狄佳宁 莫翠堂 李秀敏 王帅 汪佳宜 刘心晴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河南汤阴第一高级中学

截至 2023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9 亿,占总人口的20.8% ,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通过制度设计与社会创新,保障老年人的尊严、健康与社会参与,其中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是重要维度。

音乐具有情感疗愈、认知提升、社交促进等多重功能。研究表明,参与音乐活动可降低老年人抑郁风险(约 30% ),改善记忆力与语言能力,增强社会归属感。我国老年群体对音乐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但市场供给仍以物质养老为主,精神文化服务缺口显著,为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老年音乐服务需求与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老年群体音乐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需求特征,包括娱乐消遣的基础需求,音乐技能学习、文化社交的发展需求,音乐疗愈、身心调节的健康需求。老年人对服务的便捷性、安全性、情感陪伴性要求较高,偏好线下场景与熟人社交,同时对线上智能设备的使用存在一定障碍,需提供“技术 + 人工”的双重支持。

专业技能储备、创新思维活跃,国家鼓励大学生投身养老服务领域,各地出台创业补贴、场地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使得音乐专业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优势。但供需错位,现有创业项目多集中于高端音乐培训或商业演出,针对社区老年群体的普惠性服务不足,且对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响应不够;创业能力短板,乏养老产业运营经验、市场调研能力与跨学科知识,导致项目可持续性较弱;社会支持不足,高校创业教育与老年服务领域结合不紧密,企业与公益组织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融资渠道单一。

二、老年友好型社会视域下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路径构建

(一)从技能学习到终身发展老年音乐教育创业

1. 线下实体机构实行分层分类培训模式。基础班针对零基础老人开设“银发合唱团”,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避免高强度训练;提升班组建老年艺术团、戏曲工作坊,对接社区文化活动,增强老年人成就感;公益属性融合,与社区合作,开设“公益音乐课堂”。

2. 线上平台开发,适老化数字教育产品。 打造“老年音乐云课堂”APP,提供高清教学视频、实时互动直播等功能,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步骤; 开发“音乐记忆库”小程序,收录老歌歌词、乐谱及背后的时代故事,满足老年人怀旧需求,同时融入认知训练游戏。

3. 社区嵌入式服务:构建“15 分钟音乐教育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站设立教学点,结合节日庆典组织“音乐开放日”,邀请家属参与演出,强化代际互动。

(二)从心理干预到健康管理老年音乐疗愈服务

1. 专业化疗愈项目设计。针对失独老人、术后康复者,提供一对一音乐放松疗法,联合心理咨询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开展“音乐治疗工作坊”,通过节奏训练、即兴创作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医疗机构合作,在康复科、老年科嵌入“音乐镇痛”项目,形成“医疗 + 艺术”协同模式。

2. 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音乐疗愈师资质认证机制,联合高校开发“老年音乐疗愈课程包”,包含评估工具、干预方案、效果追踪表等,提升服务专业性与规范性。

(三)从场景营造到社会参与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策划

1. 主题化活动运营。举办“年代金曲演唱会”,通过场景还原唤醒集体记忆;组织“音乐交友会”,设置亲友互动环节,扩大老年人社交圈;开发“音乐旅居”项目,结合康养服务打造沉浸式体验。

2. 志愿化服务机制。建立“大学生 - 老年人”音乐结对计划,通过高校团委与社区共建“银发音乐伙伴”项目,大学生定期上门教唱、陪伴练琴,同时记录老人的人生故事并谱写成歌,形成情感双向赋能。

(四)从硬件改良到生态构建音乐科技与适老化产品开发

1. 适老化音乐设备研发。设计“一键式”智能乐器,配备大按键、防滑底座、音量保护功能;开发“老年音乐健康手环”,根据生理数据推荐适配的音乐类型。

2. 数字内容适老化改造。优化主流音乐平台老年模式,增加“老歌分类检索”等功能,支持方言语音搜索; 制作“音乐记忆相册”H5工具,老年人可上传照片并匹配年代金曲,生成个性化音乐故事集,便于在家庭群分享。

三、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保障措施

(一)构建“专业 + 创业 + 社会服务”培养体系,推进教育改革

1. 课程设置创新。开设“老年音乐服务创业导论”“音乐疗愈基础”“养老产业管理”等跨学科课程,邀请养老机构管理者、成功创业者授课,融入案例教学与实地调研。

2. 实践平台搭建。建立“老年音乐创业工作坊”,联合社区、养老院开展创业实训;组织“老年服务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团队设计可行性方案,对接社会资源落地孵化。

(二)优化创业生态环境,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

1. 政府政策引导。将老年音乐服务项目纳入地方养老产业扶持目录,给予场地租赁补贴、税收减免;设立“老年友好型创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普惠性、创新性项目。

2. 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大学生申请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社会公益创投基金,同时探索“公益 + 商业”模式,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三)构建多方协同网络整合社会资源

1. 校企合作模式。与养老企业、文化公司共建实习基地,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商业模式设计;与医疗器械厂商合作开发适老化音乐设备,共享技术成果。

2. 社区资源联动。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需求收集 -服务对接 - 效果反馈”机制,利用社区志愿者队伍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运营成本。

(四)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创,提升业者能力

1. 跨学科知识储备。主动学习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商业管理等知识,考取音乐治疗师、养老护理员等相关证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 用户需求导向思维。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持续追踪老年人偏好,保持服务内容的动态调整。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实践表明,音乐创业项目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就业选择,更能通过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一是通过实证研究量化音乐创业项目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社会参与的影响;二是结合元宇宙、AI 等新技术,开发沉浸式老年音乐体验场景;三是构建跨地域的老年音乐创业联盟,促进经验共享与资源整合。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深入实施,音乐专业大学生在老年服务领域的创业潜力将持续释放,为构建有温度、有活力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Z].2022.

[2] 中国老龄协会.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23)[R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3] 教育部 . 关于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Z]. 2015.

[4] 陈悦 . 大学生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机制研究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0.

省 2024 年“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项目,省级项目编号:20241274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