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周娟英

浙江嵘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 311600

引言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取得成功,它涵盖了项目的全过程,包括策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对于市政工程项目来说,由于其特殊性,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市政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实施,也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可以回收垫付的资金,并获得增值。

1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现场技术和设备管理复杂

市政工程涉及多个专业和复杂的施工工序,各类设备要协调配合运作。施工设备由具备高技能的人员进行操作,高技能操作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操作不当,会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市政工程施工设备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设备维护不及时或不规范,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不同专业和施工单位要紧密协作,密切配合,若沟通不畅或合作不力,施工过程中会发生事故,甚至产生冲突。

1.2 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任何管理工作都要遵循规章制度来进行,规章制度能够起到约束和指导的效果,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各项施工环节的有序进行。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或制度体系直接套用,没有按照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潜在性的风险,具体表现为: ① 现场管理制度没能有效落实,缺少对应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持; ② 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面临着种种阻碍,最终导致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 ③ 现场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施工管理效果难以提高。

1.3 施工过程监管有待强化

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是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大短板。部分建设方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力度不够,监管流于形式。有些建设方将工程全权委托给施工单位,自身疏于现场监管,对施工方的日常作业缺乏必要的巡查和抽检,难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一些建设方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对施工工艺标准、操作规范等掌握不深,缺乏专业判断力,影响了现场监管的有效性。建设方对施工材料、工序、工艺等关键环节的旁站检查不到位,尤其是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缺乏“加密式”监管,给施工方留下了违规操作的空间。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处理不严、姑息养奸,导致同类质量问题反复发生。种种表现反映出建设方责任意识淡薄,监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

2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2.1 材料质量管理

市政工程中采用 BIM 技术进行材料质量管理,应重点完善相关管理工作的模式。首先,将市政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建模,主要涉及到材料的基本属性、技术指标、供应商信息等,利用 BIM 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管理,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采用 BIM 技术提供的模型和材料信息进行材料选用和审批,借助BIM 软件中的查询和筛选功能,快速找到符合要求的材料进入审批流程,按照 BIM 模型中所定义的材料需求进行材料采购和供应链管理,采用 BIM 技术进行材料需求的自动化生成、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等。在材料到达工地的过程中进行材料的验收和质量控制,采用 BIM 技术提供的模型和材料信息进行材料的比对和检测,使得材料符合要求。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可采用 BIM 技术追踪材料的使用情况,例如:分析材料的进度、消耗量等,同时结合分析的结果及时快速发现材料的质量问题,跟踪处理使得材料质量管理效果,以此有效预防质量问题。

2.2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操作规程和培训 :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了解并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停止按钮、防护罩、安全开关等,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安全护栏、警示标记等 ; 安全意识培养,通过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 检修和更换,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及时排除隐患,并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配件和材料 ; 紧急情况应对,建立应急预案,培训操作人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包括事故报警、疏散等措施。

2.3 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是工程高效运行的关键,可以加强对人员相应行为的有效约束,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而产生的问题。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管理规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应紧紧围绕人员操作、设备运行、材料管理等方面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工程安全控制手段,为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企业还应完善安全生产教育与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等,将制度落实到工程安全生产各方面,保证制度有规可循,促进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通过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安全生产问题,保证市政工程的安全操作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应负责人身上,制定奖惩制度,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和个人利益相关联,对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个人予以一定奖励。企业内部应设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依据项目安全生产总目标,采用逐层分解目标的方法,对规模或性质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可创建安全管理团队,负责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标准化安全管理。企业应加强对项目的安全监理,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完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2.4 强化监理单位监管,提升第三方检测能力

监理单位作为工程质量的“把关人”,其监管能力和监管效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水平。建设方要进一步强化对监理单位质量监督职责的要求,完善监理管理制度,从人员配备、履职行为、监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监理单位必须依法配备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监理人员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工作经历。同时,建设方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监理单位的巡查、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其现场监理、旁站检查、平行检验等履职情况,对监理不到位、弄虚作假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建设方还应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开设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等课程,切实提升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此外,要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做优做强,鼓励其增加技术投入,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和效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考核评价,建立检测机构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机构,要依法从严处罚,维护检测市场秩序。

结语

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决定了城市化建设以及对城市居民的服务质量,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工程建设中,不管是前期设计和准备阶段还是中期的施工作业环节以及后期竣工环节,都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要素进行严格管理,为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曾欢 .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23,13(19):175-177.

[2] 罗永红 .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21(22):161-163.

[3] 余运勇 .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45(8):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