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开展路径

作者

张芬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21521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将现代技术与幼儿教育尤其是艺术活动相结合,成为教育研究重要议题。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能通过丰富感官体验和激发创意,促进幼儿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开展的方法,提出应用路径和注意事项,为未来幼儿艺术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艺术活动,开展路径

一、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开展现状

在当今教育实践中,幼儿艺术活动备受关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际操作中很多幼儿园受传统教育模式制约,仍以传统纸笔和画板开展手工、绘画、歌唱等活动。这些活动虽有助于幼儿认识艺术基础,但受传统教学方法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尽管部分地区和教育机构尝试引入多媒体、数字工具等技术到艺术教学中,但这种改变未普及到大部分幼儿园,致使整体教学效果平淡,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潜能。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开展中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情境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幼儿艺术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情境。音乐、绘画、舞蹈等,也可通过动画、视频、音效等向孩子们展示,使艺术表现更加立体、直观。这种技术手段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感官体验,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信息技术推动幼儿拓宽艺术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各种艺术。信息技术还能让孩子们进入到一个虚拟的艺术创作环境并进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这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认知,也可以扩展儿童对艺术的理解和表现。在数字平台上,孩子们还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学科思维的能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立体的艺术视域的扩展,幼儿能够在全球化的信息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多样性,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开展中的有效路径

(一)个性化学习路径与互动反馈机制

在幼儿沉浸式美术活动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幼儿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借助教学平台、应用软件和互动装置,根据孩子学习状况调整教学内容。智能教学软件能记录儿童创作过程,分析其偏好和能力,并据此推荐合适学习材料和活动。孩子们能通过交互式游戏、创作软件等获得即时反馈,了解创作进程,激发参与意识。教师可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遇到的问题,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与交互式反馈机制融合,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多元化艺术创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在儿童沉浸式艺术活动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平台,可以丰富儿童的艺术表达方式,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兴趣。现代科技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创意工具和平台,比如数码绘画、动画制作、音乐制作等,让孩子们在虚拟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东西。老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触摸屏、绘图软件进行自由的设计,选用各种绘图工具、色彩及背景,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用电子画板表现出来。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艺术直觉,又能突破传统艺术素材的局限,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想像力。老师也可以通过音乐制作平台,让小朋友们通过拖拽、配音等方式加入到音乐的创造中来,从而感受节奏、旋律和和声的魅力。多元化艺术创作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不同的艺术需求,还能通过互动性和趣味性维持孩子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作动机。

(三)利用VR/AR技术进行沉浸式艺术体验

在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中,利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为孩子们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利用VR技术,教师可带孩子进入虚拟艺术世界,感受艺术作品魅力,参观虚拟博物馆、观看名家作品,甚至参与虚拟艺术创作,感受细节。这种体验能激发孩子艺术兴趣与创造力。AR设备能将虚拟艺术元素叠加到真实环境,让孩子与3D艺术品互动,了解创作背景和技巧。虚拟与现实结合,孩子可突破传统学习局限,获得多元生动的艺术感知。VR/AR技术的沉浸式艺术体验,既能开阔幼儿艺术视野,又能激发艺术潜力,发展创意思维和感官能力。这一科技运用增加了艺术教育趣味性与挑战性,让幼儿更积极参与艺术学习,体会创造的快乐与成就感。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开展中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安排多媒体使用时间

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会造成儿童注意力分散,甚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视力的长期损害。因此,教师在开展沉浸式艺术活动时,要严格控制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盯着屏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将多媒体互动环节与传统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有助于幼儿了解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在活动结束之后,要利用户外活动等非电子形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幼儿的视觉疲劳进行调节,促进其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应具备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中。要使信息化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能熟练地使用平板电脑、数字绘画软件、虚拟现实设备等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同时也了解了如何把这些技术与艺术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并利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好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儿童的指导,保证他们在科技的帮助下能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幼儿园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教学观摩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支撑,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促进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可以为幼儿艺术教育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各幼儿园可利用信息或协作网络实现艺术创作素材、教学案例、艺术作品等的交流与交流,实现资源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幼儿园能够提供各种类型的资源,如数字化的艺术课程、互动式的艺术游戏和艺术鉴赏录像,这些资源可以跨区域、跨园区进行共享,惠及更多的儿童。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单一幼儿园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可以加强师资队伍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推动教育观念的交流,也可以在艺术教育实践中进行创新,使幼儿园艺术教育有更多更多样的选择,让幼儿在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论

在幼儿沉浸式艺术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教育带来机遇,可提升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学中采用个性化学习路径、互动反馈机制、多样化艺术创作平台及有效运用VR与AR技术,能为儿童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强沉浸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同时注重培养幼儿艺术表达和独立思维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艺术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但其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和精心设计的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余玉珍.信息技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22,(10):184-186.

[2]郭红伟.探究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J].辽宁教育,2023,(22):74-76.

[3]王娜,杨雅清.幼儿园绘画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4,(10):40-42.

[4]魏语斐.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整合模式研究[J].新智慧,2023,(26):38-39.

[5]杨抒含.多媒体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J].参花,2024,(12):149-151.

[6]骆丹倩.游戏化理念下幼儿户外艺术活动的深度实践策略[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4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论文选(三).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分园;,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