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研究
谢克 李渲 杨文泽 张文东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20
摘要:本文针对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因素。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解决方案。首先,采用多种方法对油田风力资源进行评估,为风电场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优化风电场布局,提高风电场发电量;再次,针对油田风电场特点,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策略;此外,探讨风电场与电网的并网技术,降低并网损耗;最后,研究储能技术在油田风电场中的应用,提高风电场运行稳定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
1. 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1.1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的稳定性和强度直接影响风电场的发电量。风向的变化可能导致风机运行不稳定,风速的波动则影响发电效率。温度:温度对风机叶片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叶片表面老化加速,降低发电效率;温度过低则可能影响风机启动和运行。湿度:湿度对风机叶片的表面性能也有较大影响。高湿度环境下,叶片表面容易积聚水分,影响发电效率。海拔:海拔高度对风速和气压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发电量。一般来说,海拔越高,风速越大,但气压越低,可能影响发电效率。
1.2 设备因素
设备因素是影响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机:风机是风电场的主要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发电量。风机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部件的故障或老化都会影响发电效率。变压器:变压器是连接风机和电网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电能质量。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长度、材料和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输电损耗和电能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对风机、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和控制,其性能直接影响风电场的运行效率。维护保养: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是保证风电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设备故障、磨损等问题应及时发现并修复。
1.3 运营管理因素
运营管理因素对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素质:运营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风电场的运行效率。管理制度: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包括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技术培训:定期对运营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有助于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数据监测与分析:对风电场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提高运行效率。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降低对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2. 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
2.1 风资源评估与预测技术
(1)风资源评估方法
风资源评估是油田风电场建设与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现场观测法:通过在风电场安装风速仪、风向仪等设备,对现场风资源进行长期观测,获取风速、风向、气温等数据,进而评估风资源。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风电场所在区域的风资源信息,包括风速、风向、地形等,为风电场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数值模拟法:利用气象模型对风电场所在区域的风资源进行模拟,分析风速、风向、湍流等参数,评估风资源潜力。
(2)风资源预测模型
风资源预测是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资源预测模型:
统计模型:基于历史风速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风速预测模型,如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等。物理模型:基于气象动力学原理,建立风速预测模型,如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大气动力学模型等。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对风速数据进行学习,建立风速预测模型。
2.2 风机选型与布局优化技术
(1)风机选型原则
适应性强:风机应具有良好的适应各种风速和风向的能力,以确保稳定运行。高效节能:风机应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可靠性高:风机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故障率,降低运维成本。环境友好:风机应满足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风机布局优化方法
风机布局优化是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机布局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寻找最优风机布局方案。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社会行为,寻找最优风机布局方案。模拟退火算法:通过模拟固体退火过程,寻找最优风机布局方案。
2.3 风机控制系统优化技术
(1) 风机变桨距控制
风机变桨距控制技术是提高油田风电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调整风机叶片的桨距角度,以优化风能的捕获效率。具体内容包括:桨距角度优化算法:研究并应用先进的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以实现桨距角度的实时优化。控制系统设计:设计高性能的控制系统,实现桨距角度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自适应调整桨距角度,以适应不同运行条件下的风能捕获。故障诊断与处理:对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桨距控制中的故障,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2) 风机变扭矩控制
风机变扭矩控制技术通过对风机扭矩的实时调整,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关键技术包括[1]:
扭矩控制算法:开发基于风速、风向和电网负荷的扭矩控制算法,实现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扭矩输出。控制系统实现:构建高性能的扭矩控制系统,实现对风机扭矩的实时调整。扭矩与风速匹配:根据风速变化,优化扭矩与风速的匹配关系,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动态响应与稳定性:提高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保证在不同风速和电网负荷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
2.4 风电场并网技术
(1)并网方式选择
并网方式的选择对油田风电场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2]。电网稳定性:根据电网特性,选择合适的并网方式,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经济性: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运维成本和发电效益,选择经济性较高的并网方式。环境适应性:考虑风电场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并网方式。
(2)并网稳定性分析
并网稳定性分析是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潮流计算:对风电场并网后的电网进行潮流计算,分析电网的潮流分布和电压稳定性。短路电流分析:计算风电场并网后电网的短路电流,评估电网的短路承受能力。故障仿真:对风电场并网后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故障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2.5 风电场运维与维护技术
(1)设备维护策略
定期检查与保养: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定期对风机及附属设备进行检查与保养。故障预测与预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故障。维修与更换: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及时更换故障部件。
(2)故障诊断与处理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如振动分析、油液分析、热像分析等。故障处理流程:制定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确保故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数据分析:对故障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设备维护和故障预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宏仲.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消纳及指标分配的分析与探讨[J].分布式能源,2024,11(05):5253.
[2]张健.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中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最优方案的浅析[J].四川水利,2024,8(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