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势在必行
崔秀光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郭家店镇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服务站) 136502
绿色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不以预防和促生长为目的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在治疗动物疾病时规范、减少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外源性兽药的绿色养殖方式。一是绝对的无抗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对畜禽的疾病防控拒绝使用一切抗生素;二是相对的无抗养殖,是指对畜禽的疾病防控允许规范和合理使用部分抗生素。目前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遏制抗生素的使用势在必行。这是因为据有关报道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 90% 用在了食源动物身上。致使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由于动物无节制滥用抗生素这样继续下去到2030 年,变异的耐药菌问题可能会使2400 万人陷入极端病痛中。
一、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的反噬结果。
1、耐药菌株的产生。由于长期给动物饲喂抗生素,细菌为了自身的生存延续,自发突变而形成了抗药性。最早是 1957 年在日本首次发现细菌抗药性病例,引起痢疾暴发的一些宋内氏志贺氏菌株。我国病原菌抗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众多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各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如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等。过去并不严重或较少发生的细菌病,现已上升为畜禽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
大量使用抗生素时在其被摄入机体后,会随着血液分布到淋巴结、肾、肝、脾、胸腺、肺和骨骼等各组织器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就被逐渐削弱,导致人和动物慢性病例增多,一些可以形成终生坚强免疫的疾病频频复发。同时抗生素还会导致抗原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免疫过程,从而对疫苗的接种产生不良影响。
3、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根据抗生素作用机理不同,虽然各自有自己的抗菌谱,但基本都难以避免在作用于病原菌的同时会影响机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尤其是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这时潜伏在体内的有害细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引起内源感染。另外一种情况是抗生素会消灭体内敏感菌,在体内一些微生物附着点上造成大量空位,为外界耐药病菌乘虚而入提供机会,从而造成外源感染。同样,二重感染也是由于施用大量抗生素杀灭某种细菌时,破坏微生态平衡,另外一种或多种内源或外源病菌随即再次感染机体造成的。
4、长期使用抗生素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造成其在体内的残留,动物会处于一种抗生素亚中毒状态,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哺乳母猪在停用抗生素后泌乳量增加,蛋鸡在停用抗生素后也会出现产蛋高峰期延长的现象。
5、长期使用抗生素在畜产品和环境中造成残留。
抗生素在被吸收到体内后,分布到几乎全身各器官,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内分布较多,而在肌肉和脂肪中分布较少。抗生素的代谢途径多种多样,但大多数以肝脏代谢为主,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体外;也会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残留在乳和蛋中。一些性质稳定的抗生素被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这些残存的药物,通过畜产品和环境慢慢蓄积于人体和其他动植物体内,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产生大量耐药菌株,失去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积而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对畜禽肠道环境造成影响。
二、抗生素可替代的产品作用机理。
1、有机酸在肠道中对细菌的影响。
由于畜禽胃肠道内乳酸杆菌等有益菌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繁殖,而病原菌生长的适宜 pH 大多呈中性或偏碱性,因此酸化剂可以通过降低胃肠道 pH 值,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同时促进有益菌的增值。研究表明,乳酸、柠檬酸或冰醋酸等有机酸可以起到促进动物食欲、促进日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功效。但使用有机酸给生产带来的问题必须考虑,如对设备、料槽等造成的腐蚀等,而且目前使用的有机酸添加剂大都成本较高。
2、酶制剂在肠道中作用。
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饲用酶制剂主要功能是补充动物(尤其是幼小动物)体内消化酶分泌量和功能的不足。酶的添加可增加消化道中酶浓度,提高日粮的消化率,可强化幼龄动物的消化功能。有消除或降低非水溶性多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副作用,同时使营养物质易于被消化吸收。酶制剂做为一类高效、无毒、无副作用和环保性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效果已得到公认。但目前对饲用酶的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不同种类的酶的配合以及对不同个体动物的具体使用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3、中草药。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早有记载,但研究则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实践证明,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食欲、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等优点。防病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免疫、抑菌驱虫和调整功能等方面 ;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生长、催肥增重、促进生殖等方面 ; 改善动物产品质量主要表现在改善肉质、改善皮毛等方面;改善饲料品质主要表现在许多中草药添加剂具有补充营养、增香除臭、防霉防腐等作用,从而改善饲料营养、刺激动物食欲、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限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兽用中药和中药添加剂已有 50 多种。但大部分中草药都作用较慢,所需剂量较大,而且某些中草药类似抗生素,对体内有益菌及病原菌均有杀灭作用,另外适口性以及价格问题是中草药在饲料中应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经培养、提取、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动物的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扶持体内益生菌生长,拮抗致病菌繁殖,促进饲料消化吸收,提供营养,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微生态制剂主要使用菌种有三类,乳酸菌类、芽孢菌类和真菌类,其中乳酸菌类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但目前在我国用户对微生态制剂普遍存在信心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几年低质低效产品太多,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也大都存在不耐热、易灭活、生物活性低的缺点,而且大部分乳酸菌都存在对不良环境抗性差的特点,所以开发高稳定性乳酸菌制剂是微生态制剂必然发展方向。
五、要实现畜禽无抗养殖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生物安全体系。所谓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畜禽养殖中为阻断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保证畜禽养殖全程健康的一项系统工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消重于免,这是我们畜牧养殖遵循的原则。细化而言就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和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粪便、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严格检疫,严防疫情引入;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及时科学的淘汰老弱病残和长期滥用抗生素的动物。
2、改善畜舍环境卫生和条件,提升动物福利,对温度、通风系统、密度进行改进和调整,以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减轻环境应激,缓解疾病压力。
3、规范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实施仔猪早期隔离断奶
技术,干清粪技术、全进全出;建立生物安全养殖体系,保护动物免遭病原侵袭;对畜禽监控状况和免疫水平实时监控,严格执行卫生消毒,病畜隔离治疗,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确保畜禽健康,减少动物对抗生素的依赖。
4、科学配制饲料针对动物营养需要做好营养均衡。
综上所述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全面退出饲料市场,绿色无抗养殖势在必行。抗生素的使用与病菌的耐药性是一种发展的矛盾对立,随着整个社会环境提倡绿色产品,“无抗时代”必然是我们畜牧从业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