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

作者

张新萍 李增刚 王旭晨 孙志远 杨晓辉

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随之不断完善与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与挑战。确保财政透明与资源有效配置,既是制度实施的初衷,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优化与创新,会计制度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公共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原则,可谓制度设计的核心所在,其中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原则构成了其运作的双重基础。权责发生制强调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当期确认收入与费用,无论现金是否实际收付,均须记录相应的会计事项。这种原则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使得财务报告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收付实现制则强调现金流的实际发生,只有在现金收入与支出发生的时点,才会认定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这一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更为直观且易于理解,尤其在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实际操作中,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资金的流动状况与使用效益。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实践中,这两种原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权责发生制提供了对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的前瞻性视角,使得单位在进行财务规划时能够更为科学地预判资源配置的效益,而收付实现制则使得单位在日常资金管理中保持对现金流的高度关注,避免因资金流动不畅而导致的运营风险。通过结合这两种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管理效率,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与高效运转。这种双重原则的结合不仅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践中的财务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导。

2 会计制度执行中的常见问题

2.1 会计制度执行中的合规性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合规性问题经常成为影响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缺失或不完善,使得会计人员在执行日常财务操作时容易产生盲目性与随意性。合规性的缺失往往表现为对会计准则理解的片面,财务处理手法的不当,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的虚设。这些不合规行为直接导致了财务数据的失真,令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决策者的判断与管理层的透明度。

在实际操作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对会计制度的深入学习与理解,往往在数据录入、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编制等环节出现失误。这不仅体现在数字的不准确,更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片面性与选择性,导致财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单位的实际经济状况。合规性问题使得一些单位在追求短期目标时可能忽视了长期财务健康的维护,甚至在对外报告中存在虚假或误导性的财务信息。

此外,合规性不足还可能源于内部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执行力度的不足。许多单位在面临复杂的财务环境时,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责任不清、流程不畅。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也为潜在的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2 会计信息质量与透明度挑战

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决策过程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报告环节,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及时性未能得到保障,必然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这种失真不仅使得决策者在评估单位财务状况时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可能误导其判断,从而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效率。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多样性使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当存在信息披露不全、数据处理不当或编制规范缺失等问题时,相关决策的基础便趋于动摇,进而导致决策失误,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 优化会计制度执行的建议与展望

3.1 强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议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确保会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从制度设计、执行力度、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效力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内容,形成系统的控制流程,以实现对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障。针对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标准与操作规程,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均在合理的监控之下,减少因人员流动或管理疏漏而可能导致的风险。

执行力度的强化至关重要,相关职能部门需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形成动态反馈与改进的良性循环。在人员培训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使每位员工都能意识到自身在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重要角色,从而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合规操作的自觉性。

此外,监督机制的完善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环。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各项财务操作符合既定的规章制度。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动内部控制的数字化进程,实现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高监督的效率与准确性。通过多层次的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以确保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3.2 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展望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背景下,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会计信息的生成、处理和传递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更为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与透明化奠定了基础。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可以将会计数据实时录入,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获取准确、详尽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强单位在公众和监管机构面前的透明度。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使数据的处理更加高效,分析更加精准,进而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实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提升数据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将得到显著改善,促进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更在于构建透明、公正的会计生态系统。

4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将新兴技术与现有会计制度相结合,创造出更为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会计信息不仅限于内部使用,而是成为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未来的会计制度将在透明度的提升中不断演进,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将为此提供强大的动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透明性方面的长足发展,最终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于丹 . 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会计师 ,2022,No.382(07):100- 102.

[2] 张林 .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J]. 财会学习 ,2022,No.327(10):67- 69.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重点研究和攻关研究课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 (文号:鲁卫经字【2025】10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