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学”理念下高中数学教与学分析

作者

周颖

重庆育才中学 400050

在高中阶段课程体系中,数学学科占据一席之地,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各项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问题频发,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且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积极革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依据“让学”理念的引领转变师生角色,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与学的方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下,高中数学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教学创新,依据“让学”理念的引领推动教与学的转化,引入多种新颖且高效的教育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生活实例、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 4 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 2 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数学教师多采用讲述的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联合“让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以打破学生对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实践教学中以“异面直线”的学习为例,关联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异面直线,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异面直线的例子,直观、真实地感受异面直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带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深入探究异面直线,从异面直线的特征、异面直线的判断、异面直线的画法三方面着手,优化课堂结构启发学生思考。以“异面直线的特征”为例,给出正例和反例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并联合长方体几何模型开展举例论证,循序渐进提炼总结异面直线的特征。

二、创新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让学”理念的引领下,高中数学教师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撇弃陈旧的教育模式重构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设计,引入课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活动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 [1]。比如,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 3 节《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 1 课《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中“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新课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贯彻落实“让学”理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与表面积为例,在课件展示正六棱柱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迁移应用之前所学知识绘制正六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借助几何画板的图形展开功能验证所想,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正六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组平行四边形。接着应用所学面积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侧面积、底面积,从中梳理归纳棱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助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期间教师依据“让学”理念的引领,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知识学习中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供学生交流互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促进知识建构、夯实数学基础[2]。比如,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 3 节《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1 课《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中“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理解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在课堂学习中贯彻落实“让学”理念为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如“任务一:棱柱的体积”“任务二:棱锥的体积”“任务三:棱台的体积”“任务四:思考体积公式间的关系”。以“任务一:棱柱的体积”为例,学生在组内正方体、长方体体积公式,思考一般棱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借助几何画板探究不同棱柱在平行平面间的截面情况,从中总结规律推导得出棱柱体积公式,即 V=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棱柱、棱锥、棱台体积公式推导过后,学生依据任务四的引领开展反思回顾,思考体积公式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让学”理念为高中数学教师组织教学创新提供了思路指引,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师在解读“让学”理念后,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加强教与学的关联、推动教与学的转化,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束缚,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从优化课堂结构着手,以学生为主体紧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模式,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美芳. 探究ST EM 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15):101- 103.

[2] 韦丁嫚. 基于ST EAM 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 以函数主题教学为例[D].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