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媒体技术产教融合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分析

作者

陈雅清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信息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

引言​

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创意产业集群的进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纽带,能有效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实践需求。当前大湾区创意产业面临人才技能与产业需求脱节、技术成果转化缓慢等问题,制约创新活力提升。深入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产教融合的推动作用,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激发创意产业潜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技术产教融合的动力支撑作用

1.1 精准人才供给支撑

精准人才供给是产教融合对创意产业的基础支撑。校企通过协同育人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数字媒体技术前沿应用与创意产业实际需求融入课程体系。高校根据企业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增设交互设计、虚拟制作等实践课程;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开发,熟悉产业流程与技术标准。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数字建模、动画制作等核心技术,还具备市场洞察与创意落地能力,有效填补创意产业人才技能缺口,优化人才结构与实践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人力支撑。

1.2 技术创新转化支撑

技术创新转化支撑体现在产教融合加速技术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高校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企业提供技术应用场景与市场反馈,帮助高校明确研究方向;高校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如沉浸式体验系统、智能内容生成工具等。合作过程中,校企联合组建研发团队,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可商业化的产品或服务。这种 “科研 - 实践 - 迭代” 的闭环模式,降低企业技术研发成本与风险,为创意产业提供持续技术供给,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1.3 产业生态优化支撑

产业生态优化支撑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协同发展生态。产教融合打破高校、企业、行业组织间的壁垒,形成 “学研产用” 联动机制。高校输出技术与人才,企业提供市场与资本,行业组织搭建交流平台,各方资源高效流动与互补。例如,高校实验室向企业开放共享设备,企业技术专家参与高校教学指导,行业组织牵头开展技术交流与标准制定。这种生态整合提升创意产业集群的协作效率,促进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增强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推动大湾区创意产业从分散发展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型。

二、产教融合对创意产业的具体推动路径

2.1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产教融合的核心推动路径。校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聚焦创意产业痛点难点,将数字媒体技术与创意设计深度融合。在创意设计领域,通过三维建模、AR 交互等技术提升作品表现力与交互体验;在内容制作领域,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云端协同制作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内容质量。合作研发的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广告营销、数字娱乐、文化遗产活化等场景,丰富创意产品形态,拓展产业应用边界。这种创新应用不仅提升单个企业竞争力,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升级,形成产业创新热潮。

2.2 优化产业人才结构

优化产业人才结构通过动态培养机制实现人才供需匹配。产教融合根据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实时调整人才培养重点。当产业向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方向拓展时,校企迅速在课程中增加相关技术模块,培养虚拟空间设计、数字资产开发等新兴领域人才。同时,针对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构建 “技术 + 创意 + 管理” 的跨学科培养体系,让学生既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又具备创意策划与项目运营能力。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帮助现有员工提升数字技能,缓解人才结构失衡问题,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多层次人才保障。

2.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跨区域平台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产教融合依托大湾区地域优势,搭建覆盖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平台,推动创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跨区域合作。平台整合各地数字媒体技术资源,如深圳的硬件研发优势、广州的内容制作资源、香港的国际创意经验,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联合项目开发、人才交流计划、技术共享联盟等形式,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创意资源流动。例如,高校与不同城市的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跨区域技术攻关;学生交换项目让三地人才相互学习,形成区域创意发展合力,提升大湾区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强化推动作用的发展保障措施

3.1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需建立校企长效合作制度。明确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分工,高校负责理论教学与基础技能培养,企业承担实践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双方权责。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成立由校企代表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研讨产业动态与教学调整方向,将企业技术标准与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引入企业评价反馈,将学生实践能力与项目成果纳入考核体系,确保协同育人实效,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育人模式。

3.2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需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整合高校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与实践平台。平台提供硬件设备共享服务,如动作捕捉系统、渲染集群等高端设备,降低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成本;设立技术交流中心,发布产业动态、技术成果与人才需求信息,促进供需对接。建立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制定资源使用规范与收费标准,保障平台可持续运转。通过资源共享,打破创新资源壁垒,让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实践资源高效流动,为产教融合提供实体支撑。

3.3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需强化政策引导与保障。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对共建实训基地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完善激励机制,将参与产教融合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高校办学评估体系,激发校企参与积极性。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产业等部门资源,解决合作中的审批流程、资源调配等问题。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政策解读会、典型案例展示等形式,营造重视产教融合的社会氛围,为数字媒体技术产教融合与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结论​

通过精准人才供给、技术创新转化与产业生态优化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其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协同发展的路径,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能进一步强化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可激发创意产业创新活力,助力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创意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吉花 . 数字文旅产业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旅游与摄影 ,2025,(05):106-108.

[2] 吴静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三步走”模式 [J]. 计算机教育 ,2024,(08):10-13.

[3] 王亚君 . 数字媒体技术与乡村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09):10-12.

作者简介:陈雅清 1981-8,女,汉族,人,专任教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本科,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技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