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
张磊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民办高校数量已达 829所,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关键力量。“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旨在将教育、管理、服务等功能有机整合到学生生活空间,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成长支持。然而,民办高校受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时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这些挑战并探索有效的突破路径,对提升民办高校育人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现实挑战
(一)党建引领融合困境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长期存在组织架构僵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动态多元特质有效融合。从组织架构层面来看,传统的党建组织多以院系、年级为单位设置,而学生社区内学生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居住与交流频繁,这种“条块分割”的党建模式导致党组织难以全面覆盖学生社区,出现党建工作“盲区”。在活动形式方面,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建活动仍以理论宣讲、会议传达等传统方式为主,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党建工作与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的融合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党建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导致党建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脱节”现象。
(二)育人协同整合难题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旨在通过多主体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然而,在民办高校的实践中,激励机制缺失与信息资源整合不足成为阻碍育人协同效应发挥的两大难题。在激励机制方面,民办高校的短板尤为突出。由于缺乏针对社区育人工作的专项激励政策,难以激发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的参与热情。教师参与社区育人工作多被视为普通工作任务,既无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倾斜,也无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导致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科研与课堂教学中,社区育人工作的参与度较低。辅导员与行政人员同样面临类似困境,社区育人工作的繁琐与低回报,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致使无法全身心投入。
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数据壁垒如同一道鸿沟,割裂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民办高校的教学系统、学工系统和后勤系统各自为政,数据互不兼容、无法互通共享。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成绩数据、学工系统的活动数据、后勤系统的生活行为数据等,难以汇聚成完整的学生画像,这导致社区育人工作因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持,无法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极大削弱了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数字赋能瓶颈制约
数字技术的应用是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水平的关键,但民办高校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双重瓶颈。在资金投入方面,民办高校主要依赖学费收入,用于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民办高校既缺乏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又缺少熟悉教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数字化建设项目难以落地实施。此外,数字技术应用缺乏统一标准,各部门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互不兼容,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了数字赋能的整体效果。
三、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突破路径
(一)党建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党建引领模式,引入网格化党建管理架构是破解党建融合难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社区的功能区域和学生群体特征,细致划分网格单元,在每个网格内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例如,在学术交流频繁的区域设立“学术先锋党建网格”,由专业教师党员担任网格长,组织学术讲座、科研指导等活动;在学生宿舍集中区设置“生活服务党建社区”,由辅导员党员和学生党员共同管理,负责宿舍文化建设、矛盾调解、日常答疑、谈心谈话等工作。以这种方式为载体,达成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深度覆盖,增强党建工作的精准度与实效。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育人主体激励机制是推动高校各方参与社区育人积极性的引擎。将社区育人工作纳入专任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例如,设立“社区育人贡献奖”,对在社区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将社区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育人。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增强各育人主体参与社区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积极搭建育人主体沟通协作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学生社区建设与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教学、学工、后勤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学生综合信息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学生需求,为个性化育人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数字技术支撑
增加对民办高校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支持是破解数字赋能瓶颈的关键。政府可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民办高校提供资金补贴与贷款优惠,助力其跨越资金困境。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需主动作为,优化经费使用结构,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精准投向关键领域。在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高校还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整合校内各职能部门的数据系统,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
加强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提升数字赋能能力的核心。一方面,对校内现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在线课程等方式,提升其数字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吸纳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教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等措施,壮大数字化建设团队。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功能完善的学生社区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集成学生日常事务办理、生活服务预约、学习资源共享、社区活动报名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四、结论
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尽管当前在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创新党建引领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支撑等途径,能够为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赋能增效,使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袁锋 , 姚明帅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24(6):280‐282
[2] 李健 , 鞠斌杰 , 冯俊达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25,05:89-91
[3] 姜雯曦 , 王义民 , 李孟钒 . 高校党建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J]. 大学 ,2025,10:16-19
[4] 王洁 , 鲍猛 . 基于 SWOT 分析法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8):25-29
[5] 冷庆深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J]. 高校后勤研究 ,2025,3:55-57
张磊(1987.12-)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