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倔强”的纸桥

作者

甄敏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白彦中心校

一、引言

在结构力学中,不同形状的力学性能差异显著:三角形因三边固定的几何特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矩形结构易发生侧向形变;拱形则能通过曲线将竖向压力转化为水平推力,分散至两端支撑点。基于此,本实验以相同规格的纸张为材料,制作三角形、矩形、拱形三种纸桥模型,通过对比测试,探究形状结构对纸桥承重能力的影响,验证“合理结构可提升材料承重性能”的假设。

二、实验准备

(一)实验材料

1.A4 打印纸共 30 张,保证材质、厚度一致。2. 砝码套装: 10g 、20g 、50g 砝码各 20 个。3. 支撑架 2 个:高度为 15cm、间距为 20cm 的木质支架。4. 剪刀、直尺、胶水。5. 电子秤:精度 0.1g

(二)实验变量控制

1. 自变量:纸桥的形状结构,分为三角形、矩形、拱形三种。

2. 因变量:纸桥的最大承重值即纸桥发生明显形变或坍塌前的砝码总重量。

3. 无关变量:

(1) 纸 张 规 格: 所 有 纸 桥 均 使 用 A4 纸, 单 张 纸 裁 剪 为20cm×10cm 的基础单元,每个纸桥用5 张纸叠加制作(总厚度一致)。

(2)支撑条件:支撑架间距固定为 20cm ,纸桥两端搭接在支架上的长度均为 2cm

(3)加载方式:砝码均放在纸桥中央位置,每次叠加 10g 砝码,停留30 秒观察是否坍塌,避免瞬间加载导致的结构破坏。

(4)制作工艺:所有纸桥均采用“叠加 + 胶水固定”的方式,避免折叠层数、粘贴位置差异影响结构强度。

三、纸桥模型制作

(一)三角形纸桥

1. 裁剪 5 张 20cm×10cm 的纸条,并折叠形成 5cm×20cm 的双层纸条(增强基础强度)。

2. 取3 张双层纸条,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架两端,形成“桥面”;剩余 2 张双层纸条斜向交叉固定在桥面下方,与桥面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每个三角形的顶角为 60 °),确保结构对称、稳定。

3. 待胶水干透后,称量纸桥自重(约15g),放置在支撑架上备用。(二)矩形纸桥

1. 同样裁剪 5 张 20cm×10cm 的纸条并折叠成双层纸条。

2. 将 5 张 双 层 纸 条 平 行 叠 加, 两 端 用 胶 水 固 定, 形 成20cm×5cm×0.5cm (厚度)的矩形桥面。

3. 不额外添加支撑结构,仅依靠矩形桥面自身的刚度承重。待胶水干透后,称量自重(约 14.8g ),放置在支撑架上备用。

(三)拱形纸桥

1. 裁剪 5 张 20cm×10cm 的纸条,并折叠成双层纸条。

2. 将 5 张双层纸条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拱形(拱高 5cm,拱的跨度与支撑架间距一致,为 20cm ),接口处用胶水密封固定,形成拱形桥面。

3. 为防止拱形两端向外滑动,在支撑架与纸桥接触处粘贴小纸条限位。待胶水干透后,称量自重(约 15.2g ),放置在支撑架上备用。

四、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

(一)实验步骤

1. 将制作好的三角形纸桥放在支撑架上,确保桥面水平、两端搭接稳定。

2. 在纸桥中央轻轻放置 1 个 10g 砝码,停留 30 秒,观察纸桥是否发生形变或坍塌;若稳定,继续叠加10g 砝码,重复操作。

3. 当纸桥出现明显弯曲(形变超过2cm)或直接坍塌时,停止加载,记录此时砝码的总重量,即为三角形纸桥的最大承重值。

4. 按照相同步骤,分别测试矩形纸桥和拱形纸桥的最大承重值,每种形状重复测试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避免单次实验误差)。

(二)数据记录

下面数据分别是纸桥形状,第一次承重(g),第二次承重(g),

第三次承重(g),平均承重(g),自重(g),相对承重(平均承重 /自重)。三角形:320,310,330,320,15,21.3;

矩形:180,170,190,180,14.8,12.2;拱形:550,570,560,560,15.2,36.8。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一)承重能力对比

从平均承重数据来看,三种形状纸桥的承重能力差异显著:

1. 拱形纸桥平均承重最高,达 560g ,是矩形纸桥的 3.1 倍,三角形纸桥的1.75 倍;

2. 三角形纸桥次之,平均承重 320g ,是矩形纸桥的1.78 倍;

3. 矩形纸桥承重能力最弱,平均承重仅 180g

从“相对承重”(平均承重与自重的比值)来看,拱形纸桥的结构效率最高(36.8),说明其在相同自重下,能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矩形纸桥的结构效率最低(12.2),反映出其结构设计对材料性能的利用率较低。

(二)结构力学原理分析

1. 拱形结构:拱形纸桥的承重优势源于“压力分散”原理。当砝码加载在拱顶时,竖向压力会通过拱形的曲线传递至两端支撑点,转化为水平推力;由于支撑架的限位作用,水平推力被抵消,使得整个结构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局部破坏。此外,拱形的曲面设计能将集中荷载分散为分布荷载,进一步提升了承重能力。

2. 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的稳定性源于其“几何不可变性”——三边固定后,形状无法通过形变改变。纸桥下方的三角形支撑结构能将桥面受到的压力传递至支撑点,避免桥面因单点受力过大而弯曲;但由于桥面为平面,部分压力仍集中在中央,导致其承重能力低于拱形。

3. 矩形结构:矩形属于“几何可变结构”,在竖向压力作用下,其四个角易发生侧向形变(即“失稳”),导致桥面弯曲坍塌。此外,矩形桥面无额外支撑,仅依靠纸张自身的刚度承重,而纸张的抗弯曲能力较弱,因此承重能力最差。

(三)实验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纸张的厚度存在微小差异( 70g/m2 为平均厚度),可能导致部分纸桥的基础强度略有不同;砝码加载时难以完全保证每次都放在绝对中央,可能造成局部受力不均。

2. 偶然误差:胶水的干燥程度、环境湿度(实验时湿度约 60% )可能影响纸张的粘结强度;每次测试时纸桥的搭接位置略有偏差,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3. 改进措施:后续实验可使用更精密的纸张裁剪工具,确保纸张规格完全一致;采用定位模具固定砝码加载位置,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六、结论

1. 在相同材料、相同制作工艺的条件下,纸桥的形状结构对其承重能力有显著影响,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最强,三角形结构次之,矩形结构最弱。

2. 结构的承重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强度,更取决于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和分散方式,拱形通过曲线分散压力,三角形通过几何稳定性传递压力,而矩形因易失稳且无压力分散设计,承重能力最差。

3.“相对承重”比值表明,合理的结构设计可大幅提升材料的利用效率,这为桥梁工程中“以轻薄材料实现大跨度承重”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艳 . 初中物理“纸桥承重”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J]. 物理教学探讨 , 2020, 38(06): 72-74.

[2] 张维合 . 结构力学基础 [M]. 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18:45-52.

[3] 王建国. 桥梁结构设计原理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9: 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