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特色路径探究

作者

林静静

喀喇沁旗南台子乡南台子小学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农村小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意义深远。本研究聚焦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深入探讨乡土资源融入班级管理的特色路径。通过分析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提出将乡土文化、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融入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等。乡土资源作为农村特有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能为班级管理注入新活力,还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其全面成长。

一、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价值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历经岁月沉淀的瑰宝,它涵盖了民俗风情、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丰富内容,承载着农村的历史记忆和先辈们的智慧。在偏远农村,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得以保留,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方农村常见的剪纸艺术为例,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到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或是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剪纸作品总是随处可见。当地的剪纸艺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用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就能创作出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的作品。比如,在春节时,家家户户窗户上张贴的 “福” 字剪纸,形态多样,有的福字周围环绕着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有的则将福字与生肖元素相结合,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又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育资源补充价值

农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补充。在自然环境方面,农村的田野、山川、河流等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场所。比如,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野,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学生们可以亲眼看到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基本的农业知识。他们可以观察不同农作物的形态、颜色和生长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户外观察活动,学生们的观察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在河流附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水流的特点、水质的变化,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价值

将乡土资源融入班级管理,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参与乡土文化活动和实践项目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以农村常见的玉米皮编织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协作。在编织过程中,大家需要相互配合,交流编织的手法和技巧。通过共同努力完成编织作品,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二、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特色路径

(一)乡土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在偏远农村小学,教室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将乡土元素巧妙融入教室布置,能让教室充满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本地的风景照片,是营造乡土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照片展现着家乡的山水、田野和村庄,承载着孩子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例如教室张贴的照片里,有春季漫山遍野的粉色桃花,那如霞似云的花海,映衬着错落有致的梯田;夏季则是绿意盎然的玉米地,修长的玉米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到了秋天,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闪耀,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冬季,远处的山峦被白雪覆盖,宁静而美丽。孩子们每天看着这些照片,家乡四季的美景深深印在心中,对家乡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也愈发浓烈。

(二)利用乡土自然环境开展实践活动

偏远农村拥有广袤的田野、茂密的山林,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学习自然知识的天然课堂。带领孩子们走进这片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能让他们亲身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好。每到春天,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观察油菜花的生长过程。孩子们会看到,起初只是嫩绿的幼苗,随着时间推移,细长的茎逐渐长高,顶端长出一个个绿色的花苞,随后绽放出金黄灿烂的花朵。他们还会蹲在田边,仔细观察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情景,了解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山林里,孩子们会寻找鸟巢,观察鸟儿如何衔来树枝、羽毛搭建温暖的家,以及它们喂养雏鸟的过程。

(三)借助乡土人力资源优化班级管理

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手工艺人、民间艺人等,是宝贵的乡土人力资源,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技艺,能为孩子们带来书本之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邀请当地农民走进教室,为孩子们传授农业知识,是将乡土资源融入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偏远农村小学,农民伯伯可以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技巧。他们会告诉孩子们,种植小麦时,要选择合适的季节,深耕土地,让土壤变得松软,这样种子才能更好地发芽生长。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像常见的蚜虫,可以通过喷洒天然的草木灰水来驱赶。孩子们听着这些实用的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手工艺人走进校园,能让孩子们接触到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又或者请老篾匠会教孩子们编织竹篮。老篾匠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将竹子劈成细条,再耐心地教他们编织的基本手法,如挑一压一、绞丝编等。通过学习编织,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还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三、结语

将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开辟了特色路径。通过乡土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利用乡土自然环境开展实践活动、借助乡土人力资源优化班级管理等措施,不仅能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传承乡土文化,让农村小学教育更具特色和活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乡土资源的融入提供保障,推动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浅析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24,(31):94-96.

[2]杨惠霞.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能[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7):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