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游戏“ 花样跳绳” 的教学指导与创新策略分析
王琪
瑶海幼教合肥市开元幼儿园 2300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体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关键的环节”。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跳绳作为一项便捷的运动方式,不仅所需器材易获取、成本低,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将民间“花样跳绳”玩法融入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既能让民间游戏自然走进幼儿日常生活,丰富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又能帮助教师提升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效率,让幼儿获得充实且有趣的活动体验,最终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花样跳绳活动的开展原则
(一)自主探索优先,激发活动兴趣
在花样跳绳活动初期,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主尝试跳绳玩法,通过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跳绳的乐趣,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促使其积极参与到跳绳活动中,为后续技能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遵循循序渐进,落实因材施教
花样跳绳技能的掌握需要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活动指导中需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幼儿,避免急于求成,同时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运动规律,制定科学的活动计划。从基础动作练习入手,逐步增加难度,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稳步提升,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规范动作要领,保障科学游戏
幼儿的安全是开展花样跳绳活动的首要前提。活动前,教师需全面排查场地、器材等潜在安全隐患,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中,要重点指导幼儿规范跳绳动作,例如教会幼儿用肘关节发力甩绳,帮助其掌握花样跳绳的核心动作要领,确保活动安全、科学地开展。
二、幼儿园花样跳绳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依托游戏教学,降低学习门槛
陶行知先生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最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花样跳绳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游戏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考虑到大班幼儿在小中班阶段已通过“小兔跳”“悠短绳”等绳子游戏完成了基础技能铺垫,教师可在每日晨间自主锻炼环节融入跳绳类游戏,并结合平衡、钻、爬、跳等多元动作,既锻炼幼儿肢体协调性,又能化解跳绳练习的枯燥感,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掌握跳绳技能。
(二)逐步提升难度,挖掘幼儿潜力
当幼儿初步掌握花样跳绳基础跳法后,教师可引导其尝试技巧性跳法,如开合跳、跑跳、单人反跳、单人交叉跳等。在高难度技能练习中,鼓励幼儿挑战自我,培养其吃苦耐劳、勇于突破的品质。同时,引导幼儿探索“一物多玩”与合作跳绳模式,例如双人带跳、双人车轮跳、三人合作跳、多人穿龙跳等,满足幼儿多样化兴趣需求。待幼儿熟练掌握后,进一步引入器械跳绳,如拍球跳绳、呼啦圈跳绳等,通过丰富玩法激发幼儿挑战欲,让幼儿在失败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最终实现技能提升。
(三)深化家园合作,强化练习效果
幼儿园活动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首先需通过沟通交流、科普讲解等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跳绳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争取家长的认可与配合;其次,鼓励家长每日抽出时间陪伴幼儿练习跳绳,协助幼儿巩固技能。在家园协同引导下,幼儿不仅能更熟练地掌握多样花样跳绳方法,还能在亲子互动中增进情感联结。
三、幼儿园花样跳绳活动的创新方向
(一)开展互动式教学,增进师幼互动
在健康领域教学中,动作示范是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规范的跳绳动作演示,能帮助幼儿快速理解动作要领;从幼儿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的示范行为还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保障教学活动的连贯性。此外,教师主动参与幼儿创新的跳绳玩法,与幼儿“相互为师”,既能拉近师幼距离、增进情感,又能活跃活动氛围,提升活动效果。
(二)结合音乐元素,提升游戏趣味性
相较于传统民间游戏,花样跳绳更注重趣味性与游戏性。若教师仅让幼儿进行机械重复练习,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可结合音乐创编跳绳玩法,通过音乐节奏与跳绳动作的融合,丰富花样跳绳的活动内容,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幼儿提升花样跳绳运动技能。
花样跳绳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民间游戏的乐趣,推动民间游戏的传承,还培养了幼儿不服输的精神,满足其表现欲,增强自信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样游戏掌握花样跳绳基本跳法,通过持续练习提升动作技能;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幼儿展现出的积极乐观、自信阳光的状态,也充分证明了以“花样跳绳”为核心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顾馨珊 . 绳舞飞扬快乐成长——浅谈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的开展 [J]. 新课程(综合版),2019(02).
[2] 陈丽琴 . 幼儿园花样跳绳运动的指导研究 [J]. 青年与社会 ,2014(06).
[3] 杨风 . 花样跳绳对 5~6 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J].青少年体育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