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王心迪 逯小龙 王坤

百色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533000

2024 年度百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区级立项《新时代老区高校师范生家庭家教家风引领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410609168)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家风的传承成为塑造个人品德和社会风气的关键因素。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十分重要,是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以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首要阵地,是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培养的重要性、师范专业大学生对家庭家教家风的主要认识、高校开展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的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系统的提出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新路径

一、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家庭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围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家庭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1]。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新高度,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明确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根本方向。

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注重融入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很显然,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2]。

高校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是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途径。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的家庭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我们党一贯重视家庭教育,并十分注重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引导家人亲属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老一辈革命家和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家风,诠释着奉公品德、求实作风、廉洁精神,是我们涵养良好家风的榜样。高校正是有着独特的资源,用红色家风引领大学生,弘扬红色家风,坚定理想信念,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更具有代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可见,家庭在个体进行“社会人”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问题上,起到了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而高校师范生的家庭家教家风引领力培养,重点考虑到师范生的专业特殊性,他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后备军,都要从事教师职业,是直接接触学生、接触家长的关键人,他们将来都会组成家庭,成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引领力培养将会影响到师范生以后的职业活动,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个人品质、言行举止等。将会对家庭产生直接的影响。加强高校师范生家庭家教家风引领力培养是一项重要工程,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是提高全社会文明度、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二、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对家庭家教家风的主要认识

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认为家庭家教家风非常重要,并且认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99.22%认为家庭家教家风是重要的,仅有0.78%的人持相反观点。这表明家庭的教育和氛围在受访者心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绝大多数受访者96.99%认为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显示出受访者对家庭与国家命运之间关联性的高度认同。仅有2.35%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关系可有可无,0.65%的受访者认为两者没有关系。这一结果表明,受访者普遍关注家庭与国家的相互影响,认为家庭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在家庭家风家教中高度重视品德教育。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93.99%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显示出社会对品德培养的高度重视。这一结果表明,家庭在塑造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方面被普遍认为是首要任务。相比之下能力教育3.66%、智力教育0.65%和体育教育1.7%的关注度显著较低,表明在家庭教育的实际关注中,品德教育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遍认同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是塑造社会风气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家庭61.83%非常注重家风的传承,显示出家庭在价值观和文化传递方面的重视。其次,36.86%的家庭对此持一般态度,表明仍有一定比例的家庭关注家风,但可能在实践上并未付诸足够的努力。只有1.31%的家庭表示不注重家风的传承,说明这-现象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受访者85.62%认为家风传承对社会风气有很大影响,而只有13.2%的人认为影响较小,1.18%的人认为没有影响。这表明,受访者普遍认同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认为它在塑造社会风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遍认为家庭家教家风在塑造其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起重要作用。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对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德师风95.29%和思想品德92.42%两个方面。这表明受访者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在塑造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职业操守83.92%和从业能力75.82%的选项也显示出较高的认同度,尤其是在职业操守方面,表明家庭影响在职业生涯的道德标准上同样不可忽视。相对而言,从业能力的影响比例较低,可能表明受访者认为这一方面更依赖于专业学习和实践经验,而非家庭教育。

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有利于高校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校育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93.73%认为师范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有利于本校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包括师德师风、思想品德、职业操守和从业能力等方面的改造与升华。这表明受访者普遍认同该培养模式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其次,82.88%和82.75%的受访者认为该培养方式有助于传承红色家风和引领家庭成员对党忠诚,显示出受访者对家教家风在社会价值观引导方面的认可。这一结果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国家教育方针之间的联系。此外,78.43%的受访者认为此举对社会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这说明受访者对家庭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认同。

家庭家教家风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家风家教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选项的选择比例高达93.07%,显示出家风家教在个体成长中的核心作用。其次,“为人处事的基本依据”也有较高的选择比例89.15%,表明家教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指导意义。“思想精神的支柱”选项的比例为82.22%,进一步强调了家风家教在心理和情感支持方面的重要性。相对而言,选择“没有影响"的比例为15.29%,以及“其他”选项的13.46%,则显示出仍有少部分受访者对家风家教的影响持保留态度。

三、新时代高校开展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现状研究

高校开展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活动较少。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关于学校开展“家庭家教家风”的教育引导,54.77%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偶尔”开展此类活动,35.56%的人认为学校“经常”开展,而仅有9.67%的人认为学校“几乎没有”开展相关教育。由此可见,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学校在家庭家教家风的教育引导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高校开展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活动方式方法不够创新。根据调查得出,学校在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的开展形式中,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活动学习,分别占据81.31%和78.17%的比例,紧随其后的是到红色基地学习红色家风,比例为75.69%,党日团日活动的参与比例为66.27%,最后,其他选项的比例为32.94%,表明高校开展师范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方式方法,创新形式较低,针对性不高。

四、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创新路径。

育人路径创新,加强从理论学习向社会实践转变,全面育人。建议学校在开展师范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时,进一步强化育人路径的实践应用,尤其是在师德师风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享、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和引导力,以更好地促进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但家庭教育应当更加全面,适当兼顾能力、智力和体育教育。建议家庭在重视品德教育的同时,增加对孩子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关注,例如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体育教育也应纳入家庭教育的重点,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路径创新,丰富学习内容,扩宽参与度。学校在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红色资源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和推广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以提高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的多样性和参与度。增加关于家风家教的教育活动频率,以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感。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例如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等,以吸引更多家庭参与,提升教育效果。鼓励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形成更广泛的教育合力。可以在师范专业课程中增加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相关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鼓励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活动,以提升其从业能力,并引导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将良好的家教家风传递给学生。

宣传路径创新,加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加强对家风传承重要性的宣传,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师范生到社区开展活动或讲座等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意识。二是开展榜样示范,学习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或在师范生树立优秀家庭的榜样,分享他们的家风故事,以激励更多家庭注重家风建设。三是政策支持,鼓励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支持家庭教育的政策,提供资源和指导,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与传承。四是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家风建设,鼓励企业、学校等机构开展相关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反馈路径创新,采取多种反馈途径,不断优化。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家长和学生对家风家教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每次活动开展后及时总结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改进。积极鼓励大学生、家长、社会人群献言建策,不断改进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创新模式。

五、小结

通过调查研究,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十分重要,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新高度、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高校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是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途径。高校师范生的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更具有代表性。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认为家庭家教家风非常重要,并且认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家庭家风家教中高度重视品德教育,普遍认同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是塑造社会风气的关键因素,认为家庭家教家风在塑造其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利于高校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校育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高校开展师范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活动较少,教育活动方式方法不够创新,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方式方法,创新形式较低,针对性不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系统的提出新时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创新路径:育人路径创新,加强从理论学习向社会实践转变,全面育人。学习路径创新,丰富学习内容,扩宽参与度。宣传路径创新,加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反馈路径创新,采取多种反馈途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 101 页.

[2]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S],2019.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S],2022.

[4]田旭.新时代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22.

[5]靳凤林.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1):47-56

[6]邱瑞恋.新时代优良家风家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 .05(10 ):151-152

[7]潘建屯, 黄秋玉.习近平同志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三维哲学阐释[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03(39):43-49.

[8]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 努力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J].秘书工作,2022(6):8-9.

[9]潘建屯,牟凤桃.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定位、定标、定法[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2(4):79-83.

[10]姜玉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2023(8):1.

[11]朱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N].中国家庭报.2023.02.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