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数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教育创新路径

作者

张海军

平泉市杨树岭镇魏杖子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化。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场景,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通过个性化学习支持、可视化教学工具、智能评估反馈等方式提升教学效能。研究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政策导向,通过分析具体的创新实验典型案例,提出构建"技术赋能-素养导向-生态协同"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使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导致"一刀切"现象普遍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新可能。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推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索人工智能在小学数学中的创新应用模式。

二、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机制

(一)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

基于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如悉之数学APP)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答题数据,动态调整学习路径。例如在"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系统通过识别学生对"通分"概念的掌握程度,推送差异化练习题:对基础薄弱学生强化概念动画演示,对能力较强学生提供跨学科应用题。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的实践表明,使用AI系统后,学生数学成绩优秀率提升18%,学习兴趣显著增强。

(二)可视化教学工具创新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抽象数学概念提供具象化呈现。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借助VR设备创设三维空间场景,学生可通过手势操作直观观察图形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过程。几何画板等工具则能动态演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本质。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深度提升40%以上。

(三)智能评估反馈体系

AI驱动的作业批改系统可实时生成学情分析报告,精准定位学生知识漏洞。例如科大讯飞学习机通过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自动生成针对性微课资源,并推送强化练习。这种即时反馈机制将教师批改作业时间缩短60%,使课堂时间更多用于个性化指导。

三、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一)概率与统计教学创新

我在教学《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中,创造性地运用AI工具重构教学流程:

1. 课前诊断: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分析学生前测数据,发现32%学生对"概率稳定性"存在认知偏差。

2. 课中探究:利用Deepseek生成概率模拟器,学生通过模拟1000次摸球实验,直观观察到"频率趋近于概率"的规律。星火AI教师智能体则实时解答学生疑问,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实例(如足球比赛点球分析)。

3. 课后延伸:系统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推送个性化作业包,包括超市抽奖转盘设计等实践任务,实现"做中学"。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智慧课堂

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借助希沃实现知识图谱可视化,学生通过拖拽节点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开展小组竞赛,通过实时数据反馈激发学习动力;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化曲为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四、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

(一)技术融合的三个维度

1. 工具层:推广智能笔、答题器等硬件设备,实现学习数据实时采集;

2. 平台层:建设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

3. 应用层:开发学科专用AI教学助手,如数学公式推导智能体、解决问题解题引导系统。

(二)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1. 分层培训体系:对新教师开展基础操作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AI教学设计能力提升;

2. 校本教研创新:建立"AI+数学"教学工作坊,通过课例研磨提升教师技术整合能力;

3. 专业发展支持:将AI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指标,激发应用积极性。

(三)教育生态构建

1. 政策保障: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要求,将AI教学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2. 资源供给:建立跨区域AI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3. 家校协同:通过家长学校普及AI教育理念,指导家庭合理使用学习工具。

五、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依赖风险

过度使用AI可能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弱化。应对策略包括:明确AI辅助定位,规定课堂中教师主导时间不少于60%; 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提交完整解题思路,避免直接复制AI答案。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建立学生数据分级管理制度:基础学情数据由学校本地存储,敏感信息加密传输;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签订数据安全协议,明确权责边界。

(三)教师数字素养落差

实施"AI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025年前完成全体数学教师AI教学基础培训;建立跨学科导师制,由信息技术教师与数学教师结对开展教学研究。

六、结论

人工智能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教学流程、优化学习体验、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构建"技术赋能-素养导向-生态协同"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AI技术从工具应用向深度融合演进,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Z]. 2024.

[2] 合肥市朱林芳教育名师工作室. 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3+X"教学模式研究[R]. 2025.

[3] 广东华侨中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J]. 教育研究, 2024(5).

[4] 科大讯飞. 2024年智慧教育白皮书[R]. 2024.

[5] 王建华. 人工智能助推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 江苏教育, 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