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医药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

作者

李天琳

长春师范大学 130032

1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正视自己,学会自我调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有着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共性,他们思维跳跃又极其敏感,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容易沉迷于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面临就业、社会竞争、人际交往等问题带来的挑战比普通成年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个人的健康成才的重要前提,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处于青年阶段过渡到中年阶段的重要时期,不管是生理系统还是心理系统都尚未完全成熟,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激发学生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情商智商,提高他们处理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顺境,能更好地去理解和应对社会、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挑战[1]

2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研究

2.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有待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挂钩。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医药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作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方法的主要途径。大多数高校虽然明确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但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有所欠缺,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学校所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感兴趣或需要的内容会有所差异,长期不变的教学内容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2]。

2.2 心理健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度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发挥教育主力军的作用,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受教育队伍即学生群体要积极参与,重视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但现实情况是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受教育者其参与度都有待提高。

2.3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这一方面是当下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结合每学年心理动态测评来监测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而没有结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未能常态化,各个中医药院校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经常结合学生以及学校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文化节等。但这些活动开展的频率较低,通常都是在开学或者每年的心理健康月才举办,处于一个零散和零碎的状态,没有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体系当中,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开展模式,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入校园、入生活的效果,也就不容易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3 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 丰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构建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医药院校大部分专业其学制都长达 5 —8 年,因此应对不同年级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大一新生年级,开展大学生新生适应教育和大学生认知教育,以此帮助他们减轻从中学时代过渡到大学生时期的不适感;在高年级或毕业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教育,帮助其对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加强适应能力教育,缓解即将离开校园的不适感。

(2)构建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特殊群体主要包括生理缺陷群体、贫困生群体、网络成瘾群体以及低成就群体几种类型,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相比,他们在心理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理特点,因此,必须构建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以此来缓解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如可以增加自信心教育,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增强其自信心。

3.2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支柱,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广大中医药院校应遵循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按师生比不低于 1:4000 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同时各个教师应全方位落实工作要求。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教学和多样化辅导。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3]。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压力,积极应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挑战和问题,随时能应对学生的突发状况和需求。最后,专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保密学生的隐私信息和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信任度,这样学生才能放轻松地、毫无保留地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心理教师掌握学生的准确情况,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3.3 拓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1)加强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学校可以建立官方心理健康网站或者公众号,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普及与宣传。一方面,可以举办在校心理健康活动,如通过网络研讨会、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合理开设心理教育、心理方法、心理治疗等专题板块,以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构建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平台

构建网上心理咨询平台,一方面可以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可以及时高效地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消除部分学生不敢直面心理咨询师的尴尬,通过网上咨询,在不知道双方具体信息的情况下,咨询方可以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咨询师,以便咨询师能够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4]。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通过研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还可以为促进中医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多方面素材,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侯怡芬 , 谢汉卿 .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5,23(02):50-54.

[2] 王柏靓 .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4.

[3] 贾晓娟 .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基于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调查 [J]. 福建轻纺 ,2023,(07):53-56.

[4] 年晴 . 中医药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 [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44(02):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