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数学之美,助力思维发展

作者

王永全

峨边彝族自治县椒江太阳坪小学 6143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深入剖析数学之美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数学蕴含的简洁美、对称美、趣味美入手,阐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育其逻辑思维、空间思维与创新思维。通过课堂实例分析与教学策略探讨,揭示数学美在小学教育中助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之美;思维发展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数学之美以其简洁、对称、充满趣味的特点,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效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探索数学之美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联,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之美的体现

2.1 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美体现在用最精炼的语言和符号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加法交换律为例,a + b = b + a,这一简单的等式,用简洁的字母和符号,将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精准概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简洁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也处处彰显简洁美。比如,计算125×88,若直接相乘较为繁琐,但利用乘法结合律转化为125×8×11,就能快速得出结果11000 ,这种简洁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高效。

2.2 对称美

在小学数学中,对称美主要体现在几何图形和运算规律上。从几何图形来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都具有对称特性。如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或两组对边中点连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这种对称特性让图形看起来规整、和谐。在运算规律方面,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都体现了一定的对称思想。以乘法结合律(a × b)×c =a ×( b×c)为例,等号两边形式上的对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为简便运算提供了依据。

2.3 趣味美

数学的趣味美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数学问题和游戏是趣味美的重要体现,像教材中“鸡兔同笼”问题,就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又如数学游戏“24点”,利用扑克牌,通过四则运算将四个数字凑成24,既有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三、数学之美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3.1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逻辑思维

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趣味美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前提。当学生被数学的美所吸引,就会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学习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数的运算时,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和规则,逐步分析、推理如何进行计算,从简单的整数运算到小数、分数运算,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2 借助图形感知,发展空间思维

小学数学中的对称美在几何图形中表现明显,这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提供了良好素材。学生在认识和绘制对称图形的过程中,需要对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通过折叠、剪纸等活动,直观感受图形的对称特点,理解对称轴的概念,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空间图形的表象,逐渐形成空间观念。这种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后续学习立体几何以及解决生活中的空间问题都有着重要作用。

3.3 鼓励创新解题,提升创新思维

数学的趣味美和丰富变化,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这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例如,在解决“小明有10颗糖,给了小红3颗后,两人糖的数量一样多,问小红原来有几颗糖?”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用算术方法,先算出小明给糖后剩下的数量,再减去3得到小红原来的糖数;有的学生则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并得出答案。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借助数学之美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

4.1 优化课堂导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巧妙融入数学美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通过展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如车轮、井盖、钟表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感受圆形的对称美和简洁美,从而引出对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伊始就沉浸在数学美的氛围中,主动开启思维探索之旅。

4.2 组织趣味活动,体验数学之美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之美,发展思维能力。如举办数学手抄报比赛,学生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会将数学知识与艺术设计相结合,通过绘制对称图形、运用数学公式设计版面等方式,展现数学的对称美和简洁美,同时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可以组织数学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如“高斯求和”的故事,感受数学的趣味美,激发学习热情。

4.3 引导多元思考,挖掘数学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挖掘数学美的深层次内涵。例如,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思路,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对于同一道几何证明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定理和方法进行证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多元思考中发现数学之美提升思维能力。

五、结论

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其简洁美、对称美和趣味美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他们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组织趣味活动、引导多元思考等教学策略,将数学之美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之美,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