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应用

作者

谢攀

河南浩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应用成为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优化管理决策的关键技术路径。本文深入剖析智能传感器和边缘计算的特点,详细探讨智能传感器在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中的多种应用场景,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推动工业物联网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应用场景

一、引言

工业物联网(IIoT)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柱,正重塑着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通过将大量设备、机器和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智能传感器作为工业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部件,负责收集物理世界的各类数据;边缘计算则在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的网络边缘侧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有效缓解了云计算的压力,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工业物联网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大动力,对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概述

(一)智能传感器的特点与功能

智能传感器是集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接口于一体的新型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它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自校准、自诊断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用于监测温度的智能传感器,不仅能精确测量温度值,还能自动补偿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实时判断自身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压缩,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二)边缘计算的优势

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设备,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大幅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在工业生产场景中,实时性要求极高,如工业机器人的精准控制,边缘计算能够在本地快速处理传感器数据,及时响应控制指令,避免因数据传输到云端处理再返回导致的延迟,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减轻云端计算压力。工业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若全部上传至云端处理,会给云服务器带来巨大负担。边缘计算在本地完成大部分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仅将关键信息上传至云端,优化了网络资源配置,降低了数据传输成本。

三、智能传感器在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中的应用场景

(一)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

在工业生产中,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等参数,通过边缘计算进行实时分析。例如,在风力发电场,智能传感器监测风机叶片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发电机的温度等数据,边缘计算设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设备运行参数偏离正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根据分析结果,还能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提前安排维护计划,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1]。

(二)工业过程优化控制

在化工、钢铁等连续生产行业,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对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至关重要。智能传感器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种参数,边缘计算设备根据这些实时数据,结合预设的生产模型和优化算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调整。比如在化工生产中,通过边缘计算对反应釜的温度、压力和物料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调整阀门开度和加热功率,确保反应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三)安全生产监测

工业生产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可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测。例如,在煤矿井下,安装多种智能传感器,如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等,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参数。边缘计算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一旦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一氧化碳泄漏等危险情况,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并向管理人员发送警报信息,同时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

(四)供应链管理

在工业供应链中,智能传感器和边缘计算有助于实现对货物运输和仓储环节的精准监控。在运输车辆上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在仓库中部署传感器,监测库存数量、环境温湿度等数据。边缘计算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如根据库存水平自动触发补货提醒;优化运输路线规划,根据实时路况和货物状态调整运输方案,确保货物按时、安全送达目的地,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四、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智能传感器和边缘计算领域的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这一现状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在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就好比不同国家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难以顺畅沟通。这种差异使得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设备之间无法协同工作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还严重阻碍了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例如,在一些大型工业项目中,由于采购了不同厂商的智能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设备,结果在集成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项目进度被迫延迟,成本大幅增加。对此,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引导,尽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通过建立统一的 “语言规则”,推动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而企业在选择设备时,也应树立正确的意识,优先选用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同时,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遵循现有标准,还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标准中,以此促进整个行业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推动智能传感器和边缘计算技术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包含大量企业核心信息、生产机密,且部分涉及员工个人隐私(如员工健康监测数据等),智能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在边缘计算过程中面临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为此,应加强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加密处理以确保安全性,采用访问控制技术严格限制数据访问权限,仅授权人员可获取和处理相关数据,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培训,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3]。

(三)设备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有限

边缘计算设备一般资源有限,处理大量复杂数据时易出现计算能力不足、存储容量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高速生产线质量检测这类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工业场景中,需短时间处理大量图像数据,这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挑战。为解决此问题,一方面要研发高效算法和轻量化模型,降低数据处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合理分配任务到多个边缘计算设备协同处理以提升整体计算能力,并且优化存储管理策略,运用数据压缩和缓存技术减少数据存储量,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

五、结论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中的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优势,涵盖设备状态监测、生产过程优化、安全生产保障和供应链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有力推动了工业的智能化升级。尽管目前在技术标准、数据安全和设备资源等方面面临挑战,但通过制定统一标准、加强安全防护和优化技术方案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发展,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将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工业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球工业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嘉炜,赵小燕,张朝晖,王祎豪.适用于工业物联网网关的智能边缘计算[J].电讯技术,2024,64(10):1653-1658.

[2]姚日煌,陈新苹,鹿洵.智能传感器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和意义[J].电子质量,2023,(03):108-113.

[3]何为民.当前物联网应用中,边缘计算存在的问题分析[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20,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