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价值意蕴与时代要求
唐立慧 任新新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100084
2021 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以来,开启了深化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新篇章[1]。校外体育培训在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承载着新的历史任务和社会职责,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校外体育培训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政府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重要突破和长足进步,整个校外体育培训市场日益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2]。但目前行业谁来治、治什么、如何治等问题,尚无具体的顶层设计与执行方案,巩固治理成果、深化治理成效的任务依然艰巨 [3]-[4]。基于此,探讨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价值意蕴与时代要求问题就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1 我国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价值意蕴
1.1 国家战略: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体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其现代化进程与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密切相关。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既是国家体育治理在细分领域的延伸,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制度效能的具体体现。深化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作为“双减”政策背景下深化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推动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和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既定治理方略。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校外体育培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够进一步激发体育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优化提升培训服务水平,为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和推进家校社协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完善行业治理体系,从而为全面深化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综合提升体育治理的整体效能提供目标导向和路径导向。
1.2 法理逻辑:从政府本位转向行业自律、协同促进
传统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的行政干预虽在短期内遏制了行业乱象,但存在抑制市场活力、治理效率低下等局限 [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治理逻辑向“行业自律 + 协同促进”转型。在新时代背景下,转向行业自律和协同促进治理模式成为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必然选择。行业自律强调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建设自律机制等方式以实现行业自治,协同促进则是强调政府、行业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通过协商、合作方式共同参与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实践之中,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凝聚合力推动校外体育培训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1.3 现实应用:破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当前校外体育培训行业面临三重困境:一是政府 “掌舵” 缺位,表现为部门权责不清、监管标准不统一、扶持政策不足;二是市场 “自律” 缺失,存在无序竞争、服务质量参差、运营资源短缺等问题;三是社会 “协同” 不足,行业组织作用有限、家校社联动薄弱 [6]。针对当前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现存困囿与规范促进新要求,科学构建起我国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开展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推动我国校外体育培训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有序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化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一方面要强化行业监管,制定行业规范运营标准,创新完善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行业监督管理机制,全面依法规范校外体育培训服务行为,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评估跟踪,细化完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评估工作,并持续关注并加强对于政府治理工作推进的督导检查,提升综合治理效能。深化治理需通过完善机制设计,推动行业从 “野蛮生长” 向 “有序成长” 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1.4 核心要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新时代我国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双减”政策中也明确将“学生为本”作为治理工作的首要原则。只有始终秉持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核心治理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属性,综合提升校外体育培训质量,才能推动校外体育培训真正成为学校体育的有益补充,让体育更好地在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发挥作用。加强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首要任务在于保障青少年科学、安全、有效地参与体育培训,确保其权益和需求得到满足。要重视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培育帮扶工作,统筹规划行业发展与治理的制度体系与工作方案;要加强安全管理与宣传引导,强化校外体育培训行业安全监管与审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并重视行业治理政策宣贯,广泛宣传体育教育价值功效,营造良好社会治理氛围,推动校外体育培训回归育人本质和公益属性。
2 我国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时代要求
2.1 体系化建设:强化政策引领与规范监管
强化政策引领与规范监管在新时期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促进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有序发展和有效治理的有力保障,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7]。首先,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是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核心要素,政府应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紧密围绕“整治乱象”“提质增效”“创新机制”三个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核心目标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为行业未来发展与治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准则,以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校外体育培训行业发展规范化与管理有序化。其次,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坚实保障,要制定统一市场监督管理标准,建立日常化监管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着力推进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和多元化监督体系建立,重点围绕机构经营在资金、资质、安全等方面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引导和规范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行为,提升行业监管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推进行业生态协调发展。
2.2 服务化促进:注重培育扶持与宣传引导
在顺应新时代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推动校外体育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重视“监管”,也要做好“服务”。政府和社会各界理应加大对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业务指导等方式,帮助其克服管理运营阻力,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以推动校外体育培训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规范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中,“强化宣传引导”成为共性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广泛宣传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综合价值,挖掘传播行业优秀案例、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激发社会各界对校外体育培训行业的关注和热情,为行业治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3 组织化实施:加强党的领导与系统部署
党的领导是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坚强核心,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正确方向和高效执行的关键。要持续完善党对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强化党组织在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成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新动能、新航标。系统部署是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关键所在,是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能够确保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整体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全面系统部署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工作方案,做好发展“规划”蓝图与治理“制度”设计,厘清各部门治理权责边界,加强部际央地沟通协作,扎实有效开展校外体育培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2.4 多元化参与:推动行业自律与社会共治
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机的社会是现代国家发展的三大支柱,理应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导向。面对当前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新形势与新问题,要积极探索实现行业内部自我管理与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形成内外联动的治理格局。一是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的自律积极性与行业协会的专业影响力,建立专门的行业自律联盟,增强行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领和规范行业内培训机构的行为,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二是要积极推进“社会参与”,实现“政社协同”,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全方位引入拓宽外部监管力量,促进行业治理的透明化和公正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5 创新化应用:技术赋能与诚信建设
数字化治理是必然趋势,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逐渐从“传统”陈旧监管朝向“传统 + 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生态演变。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数字化、智慧化工具成为深化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要树立数字化治理的科学管理理念,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推进“互联网 + 治理”模式的创新,搭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推行信息公开,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借力大数据信息技术变革,助力校外体育培训监管信息化建设,塑造数字化治理新局面。另外,创新推行“信用 + 监管”模式,以行业信用建设为主线赋能行业自律管理、提升综合治理效能成为新时期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的新思路与新引擎。
3 结语
新时期校外体育培训行业治理是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其新意蕴体现为国家战略延伸、治理逻辑转型、现实问题破解与青少年权益保障的统一。面对体系化、服务化、组织化、多元化、创新化的新要求,需通过规范引导、服务保障、机制创新与效能提升等任务,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的新格局。未来治理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技术赋能与社会参与,推动行业从“规范发展”向“高质量发展” 跨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 07- 24)[2024- 02- 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1- 07/24/content_5627132.htm.
[2] 张佃波 , 朱焱 , 袁诗怡等 .“ 双减” 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及策略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3(02):88- 94.
[3] 张奇男 , 董芹芹 .“ 双减” 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契机、困境与对策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10):87- 94.
[4] 王凯圆 , 宋昱 .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模式转型思考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3,(12):89- 95+103.
[5] 卿尚霖 . 中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问题省思与改进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7 (01): 7- 12. DOI:10.15942/j.jcsu.2021.01.002.
[6] 张奇男, 董芹芹. “ 双减” 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契机、困境与对策 [J]. 体育文化导刊 , 2022, (10): 87- 94.
[7] 光明网 . 构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 [EB/OL].(2020- 10- 09)[2024- 02- 20].https://m.gmw.cn/baijia/2020- 10/09/3424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