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高年段课堂习题设计的策略
付艳茹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新形势的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导向。在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中,课堂习题设计不仅是巩固知识、提升解题技能的关键步骤,更是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高年段课堂习题设计的有效策略,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例,提出了具体且可行的建议,旨在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年段;课堂习题设计;有效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课堂习题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有效的课堂习题,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高年段课堂习题设计的原则
(一)针对性与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习题时,教师应犹如一位细心的工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精心雕琢每一道习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为例,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明确习题的目的和任务,确保习题能够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习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如“1/4 + 1/4 = ?”,到复杂的异分母分数加减,并涉及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如“3/5 - 0.4 = ?(结果化为分数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二)实践性与探索性
核心素养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道路。在设计课堂习题时,教师应注重习题的实践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犹如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发现新大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图形的变换”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习题,如“请利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并尝试通过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式,创造出新的图案”。这样的习题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图形的变换知识,还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请探索不同形状的图形在变换过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多样性与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习题设计应如同一场丰富多彩的盛宴,具备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应采用不同形式和类型的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选择题,如“以下哪个选项中的数据最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A. 班长的身高 B. 体育委员的身高 C. 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D. 随机抽取的10名同学的身高”,让学生在选择中巩固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习题,如“请调查你家一周内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制作一张统计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高年段课堂习题设计的策略
(一)紧密融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应用性习题
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实用价值,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结合,精心设计一系列应用性习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如下习题:“文文家本月水电费共计200元,相比上月节省了10%。请问,文文家上月的水电费是多少?你是如何根据百分数的概念进行计算的?”此类习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百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还促使他们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
(二)着重培养思维品质,创新设计开放性习题
开放性习题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及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六年级《图形的变换》章节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如下习题:“请设想你拥有一个正方形纸片,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手法,设计一个既富有创意又美观的新图案,并详细阐述你的变换步骤及设计理念。”这样的习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通过实践操作将抽象的图形变换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艺术作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构建知识桥梁,精心策划关联性习题
数学知识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各部分之间紧密相连,相互支撑。在设计高年段小学数学课堂习题时,教师需深刻洞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构思关联性习题,为学生搭建起通往知识网络的桥梁。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的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如下习题:“东东在水果店选购了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香蕉,苹果的单价为每千克3元,香蕉的单价为每千克2元。请你运用已掌握的分数加减法与乘除法知识,精确计算出东东购买这些水果所需支付的总金额。”此类习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还促使他们将这一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深化理解,进而在脑海中构建起稳固的知识网络。
(四)点燃探索火花,创新设计探究性习题
探究性习题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之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其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匠心独运地设计以下习题:“请你化身为小小数学家,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运用比例的知识去发现并测量两个不同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分享你的惊人发现以及你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这一比例之谜的。”这样的习题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比例的魅力,去体验探究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比例的应用,更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火花在这一过程中被彻底点燃。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数学高年段课堂习题的设计需紧密围绕针对性与层次性、实践性与探索性、多样性与趣味性这几大核心原则。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策略,如结合生活实际打造应用性习题、注重思维发散设计开放性习题、强化知识内在联系策划关联性习题,以及鼓励自主探索创新探究性习题等,我们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并且,借助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实践价值。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探索并优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习题设计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设一条坚实而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小娟,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9)
[2]杨巧霞.试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