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邱琦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一、引言

英语写作作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深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中职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所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即在教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架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工具,学生借助支架,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协作下,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三、中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词汇量有限,语法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这导致他们在英语写作时面临诸多困难,如单词拼写错误、语法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等,严重影响了写作质量。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中职英语写作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讲解,教师通常先讲解写作题目,然后给出一些范文和常用句式,让学生模仿写作。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写作内容千篇一律,难以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三)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动力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许多中职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将写作视为一项繁重的任务,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缺乏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这进一步制约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一)搭建支架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搭建合适的支架。支架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如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图表支架、情境支架等。例如,在进行“介绍自己的家乡”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搭建问题支架:

“What is the name of your hometown?” “Where is it located?” “What are the famous attractions in your hometown?” “What special foods does your hometown have?” 等,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内容;也可以提供范例支 架,展示一篇优秀的介绍家乡的范文,让学生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表 达和写作思路,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还可以运用图表支架,如制作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写作要点,构建文章框架。

(二)进入情境

教师创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例如,在进行“旅游经历”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丽的旅游景点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从而自然地引入写作主题,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

(三)独立探索

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支架和创设的情境下,进行独立探索。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和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完成写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协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绕写作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想法,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完善写作内容。教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group member's idea?” “Howcan we make this part of the writing more vivid?” 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五)效果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和写作成果的全面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他人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能从他人的反馈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写作质量。

五、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选取某中职学校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该班级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在为期一学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搭建支架:在进行“描述一个人物”的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些著名人物的图片,如科学家、运动员、明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搭建问题支架,提出以下问题:“Who is the person you want todescribe?”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What are his/her hobbies andinterests?”“What achievements has he/she made?”等。接着提供范例支架,展示一篇描述爱因斯坦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结构(开头介绍人物基本信息、中间描述人物外貌、兴趣爱好和成就、结尾总结对人物的评价)、语言表达(如使用形容词描述外貌、动词短语描述兴趣爱好等)和写作思路。

进入情境: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参加一个名人访谈节目,要对自己崇拜的一位名人进行采访和介绍。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独立探索:学生根据教师搭建的支架和创设的情境,开始独立思考和写作。他们选择自己崇拜的人物,按照问题支架的引导,运用范例支架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协作学习: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小组成员相互交换作文,阅读并讨论,从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效果评价:首先进行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的写作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打分,并写出自我评价和改进方向。然后进行小组互评,小组成员根据讨论结果,对同伴的作文进行评价打分,并填写评价表,评价表内容包括优点、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教师综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

(三)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和写作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六、结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中职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蔷 . 英语教学法教程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89-93.

[2] 维果斯基 . 思维与语言 [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22-125.

[3] 陈琳 . 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 (1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