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尤玲琦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一套符合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教学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本研究不仅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参考,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学评一致性作为现代教学评价的重要理念,对于指导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问题,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在开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深度钻研课程标准,逐字逐句剖析其中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清晰的教学指引。同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强弱以及思维发展的阶段。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依据课程标准对运算精度和方法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础,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准确阐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准确率达到85%以上;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场景。
与之配套的评价标准也需细化。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表述准确、逻辑清晰得3分,基本正确但稍有欠缺得2分,错误较多得1分;作业练习中,小数加减法计算正确率达95%及以上为优秀,85%-95%为良好,70%-85%为合格,70%以下则需加强辅导;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作业里,能完整且正确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得4分,思路正确但计算有误得3分,仅能部分理解题意得2分。这些目标与标准从课堂表现到课后作业,全方位融入教学,保障教学与评价紧密相连。
(二)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繁多且相互关联,教师要精心梳理整合。以“图形的认识”板块为例,从低年级的简单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到高年级的复杂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知识呈递进关系。教师可将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计算,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整合起来,对比讲解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讲授法适用于新知识的引入,如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情境教学法可用于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如在讲解行程问题时,创设汽车行驶场景;小组合作探究法在探究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效果显著,学生分组操作图形,共同归纳公式。通过多种方法结合,既保证知识连贯性,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风格,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设计教学活动与任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活动与任务设计要精准。以“数学广角-搭配”教学为例,设计“装扮我的玩偶”活动。活动前,教师准备不同款式的帽子、上衣、裤子等玩偶服饰道具。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尝试为玩偶搭配不同服装,记录搭配组合方式。这一活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实践的认知特点。学生在搭配过程中,直观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学会有序思考,避免重复与遗漏。活动结束后,小组展示搭配成果并讲解思路,在交流中深化理解,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发展,切实掌握排列组合知识。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营造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是开启高效学习的钥匙。就拿“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来讲,教师可布置“我的一天”情境。在教室四周张贴带有不同时刻的日常活动图片,如7点起床刷牙、8点坐在教室上课、12点吃午饭等。让学生模拟一天的生活流程,按照图片上的时间依次进行动作演示。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准确展示时间对应的活动,会主动去认读时钟上的数字与指针位置,进而快速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以及时间的表示方法。这种生动实例,能让学生迅速沉浸在时间认知的学习氛围中,对原本抽象的时间概念产生浓厚兴趣。再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分蛋糕的动画视频,提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的有趣问题。学生们被这贴近生活的场景吸引,脑海中自然开始思考分数的概念,急切地想要探寻答案,为后续深入学习分数知识打开了探索之门,为整堂课的顺利推进夯实基础。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左右着教学成效。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们发放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们尝试测量内角并求和。当观察到部分学生测量结果存在偏差,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产生疑惑时,教师灵活调整策略,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内,学生们各执己见,有的坚持自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的则从理论角度分析测量误差的原因。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测量工具和方法可能带来的误差,通过剪拼、折叠等方法,更直观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位置与方向”教学时,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设定校园为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校园里不同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操场等。其他同学站在不同位置,描述各个“建筑”所在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思考方向的判断依据,实现教学的动态生成,课堂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场域。
(三)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依照预设评价标准及时开展评价反馈意义重大。在“图形的面积”单元学习后,学生完成计算图形面积的作业。教师批改时,若发现某学生在计算梯形面积时,公式运用正确,但在数据代入时粗心出错,教师先对其公式掌握的正确性予以肯定,赞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到位,再清晰指出数据代入的错误点。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错误原因,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强化对计算细节的重视,避免下次再犯类似错误。在课堂提问环节,针对“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学生回答虽未完全正确,但能从生活实际角度出发,提出独特见解,教师肯定其联系生活思考的方向,再耐心纠正解答中的错误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对百分数应用的认知体系。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效果逐步提升,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反馈与改进中日益增强,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成长。
结语: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和创新实践。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恩.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应用[J].读写算,2025,(06):10-12.
[2]颉文娟.小学数学大单元视角下“数与代数”教学设计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5,(02):26-27.
[3]程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读写算,2025,(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