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蓉

湖北省钟祥市第四中学431900

引言

全球化大潮里,现代化进程也许会引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受阻的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关键承载,它也是国家文化认同的主要根基,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当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纳入课程体系,既可以充实德育内容,又可以加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促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培育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活动的内在关联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包含很多符合现代德育观念的关键要素,孝道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点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照料以及赡养责任,这同初中德育课程提倡的尊老爱幼,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十分吻合,学生通过研习孝道文化,可以体会到家庭情感的价值意义,而且凭借践行孝道慢慢向外延伸到对他人的善意传递和社会责任承担。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关键要素,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占据重要位置,“言必信,行必果”这句古训,深深体现了它的根本价值,中学德育教育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诚实守信品格,并将其贯穿于日常实践中,传统文化里的诚信观念给德育教学给予大量的资源支撑和精神引导,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在人际互动时一直遵循诚信准则。

礼仪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主要牵涉到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社交互动准则,在初中德育课程当中,重点在于塑造学生优良的文明素养,还要营造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系统学习传统礼仪知识,诸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规范,公共场合的行为准则等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到尊重他人,守护公共秩序的意义所在,进而有效地改善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活动的问题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实践遭遇诸多现实困境,首要难题就是怎样把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同现代教育理念巧妙融合起来,既要传承文化精华,又要符合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尚未成型且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的有效传递与内化变得十分繁杂而困难。怎样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来制定分层化教学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深度内化,这是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环境持续发生改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愈发明显,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之下,多种文化思潮相互作用,造成学生产生诸多认知上的矛盾,怎样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加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价值以及身份认同的意识,这是当下教育实践当中迫切需要应对的主要难题。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3.1 构建文化氛围,塑造德育环境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德育教育当中,重点是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塑造有益于学生品德塑造的育人环境,学校可以规划文化主题墙,挂上经典名言,设立专题展览室之类的举措,让校园空间散发出文化气息,应该定时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搞专题讲座,组织经典诵读比赛或者书法美术展示之类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互动体验里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加强德育目标的认同感,教师平时在教学时也可以有意识地穿插进去,比如在语文课上剖析古诗词的思想价值,在历史课上探究历史人物的精神特质,做到润物无声的道德熏陶。

3.2 课堂教学融入学生道德素养培养

教育实践中,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达成预期效果,在语文课上,借助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文本,可以引领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换位思考的意义,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同理心,《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此类内容不但充实了学生的文化涵养,而且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塑造有着长远的影响,在数学、物理这些领域里,也可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讲述古代科学家的事迹,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研究,张衡的地动仪发明,这样既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3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成效

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重要载体,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地位渐显。学校可安排学生到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实地考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参观孔庙助于领悟儒家思想精髓与伦理价值,游览革命纪念馆能唤起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构可借传统节日举办文化体验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实践活动能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提升道德水平,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延续发展。

3.4 强化家校合作,构建德育合力机制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初中德育教育体系当中,创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家庭是塑造学生品格的主要主体,在塑造个体价值观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学校应当努力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促使双方在德育目标上达成一致并加深合作,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全面阐释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它在德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给予具体的实施途径,这样有益于改进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引导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结语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德育实践当中去的研究工作,给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更新颖的途径以及理论上的支持,在往后的发展进程中,要加大这方面研究的力度,增添活动形式,并且充实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促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塑造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晓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J].教育教学论坛,2024(9):45-47.

[2] 王丽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24(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