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吴艳华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624400
引言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之际,初中语文教学碰上诸多急需破解的难题,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跟上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梳理并深入探究新课标框架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努力营造契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环境,从而全方位提升教育品质,给学生全面发展给予有力支撑。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多种知识获取途径,但现行教学内容常常局限在传统框架里,很难符合个体差异化的成长需求,这种固有的模式造成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缺少主动探寻的动力,语文课程的兴趣培育受到限制,当下教材编排依然以经典文本解读为主,缺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素材,致使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从而削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教学内容更新落后于社会发展走向,没有及时融合新的思想观念,前沿科技等关键要素,又进一步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内容设计以契合时代发展需求,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2 单一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传统语文教育模式一般体现为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很难得到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这样一种单向度信息传递的方式,既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能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在应对不同种类的学习任务时存在适应难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创建起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2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2.1 学习新课标,明确目标
新课标标准推行促使语文教学目标从选教材、阶段划分、长期发展到核心素养等层面系统升级。教师要在授课前细致研读新课标,了解其根本内容,首先要准确认定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心中树立起“大语文”观念,塑造起分段推进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和思维能力培养路劲,要细致区分出三个阶段具体目的及其递进顺序,在各个学段“大循环”中达成出怎样的整体效果。同时针对每个学段的“小循环”,要细化分析出每节课具体教学目标和成果,使学期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并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进而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前进。教师要放弃一味灌输的传统教学形式,转变成能真正为学生未来负责的交互型教学模式,要真正把学生未来的需要放在首位。
2.2 基于目标要求设计灵活高效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要兼顾动态发展与系统管理,虽然教学过程表现出多样化特性,但是依靠事先拟定的详细教案,教师必须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灵活调整授课节奏,当学生脱离预设学习路线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介入并加以纠正,促使他们回到核心主题上,针对思维障碍类问题,采取启发式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至于认知偏差或者理解误差之类的情况,教师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给出具体建议,从而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做到持续进步。
课堂教学要安排高效的反馈训练环节,教师要落实“课课清”的目标,需要留出大约10 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梳理知识,自我反思,从而准确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为之后的个性化辅导提供数据支持,这个环节的设计应当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展开,还要结合历年的考试命题规律来精心设计,选择的练习题型应该具有明确性,层次性以及针对性的特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自主搭建知识框架,加深理解,做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综合素质,而且还能方便老师随时获取到教学成果监测的信息。
第三,系统总结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研究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阶段性波动的特征,尤其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攻克重点难点之后又会陷入懈怠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干预并进行总结,就可能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出现脱节现象。教育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工作,引导学生把直观感受慢慢转变为理性思考,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共同成长,抛弃那种单一灌输的教学方法,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支持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要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项目驱动等形式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2.3 优化师生互动,构建积极课堂氛围
依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创建一种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高效率且有序的双向互动形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治教手段;学生在互动之中也能全面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以及所遇疑难问题,进而推动其批判思维的培养,要营造起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教师就要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过程中去,勇敢地阐述自身的想法,并且用接纳并且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认可,利用现在科技手段当中的多媒体展示,网络资源共享等方法来延伸教学的内容宽幅和深度,使课堂互动变得更加有趣味,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自我探索意识与创造潜能。
结语
根据新课程标准建立起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给教育实践给予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从现在开始到未来,教师应当着重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航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3(23).
[2]王洪玉.基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家长,20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