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唐娅娟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610100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关注人物言行、感悟表达方式等策略,可以有效激活文本中的德育资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则是作者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技巧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引领学生探索语言魅力的向导,指导学生精准捕捉那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承载着文章的主旨,是浓缩内容的概括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词汇,它们如同文本中的珍珠,串联起整篇文章的精髓。通过细致入微地品读这些关键词句,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色彩、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中,一个简单的“硬咽下去”的动作描写,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崇高的精神境界。学生通过品读这个词,能够深切感受到老班长为了同志的生存、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我、忍受饥饿与痛苦的伟大情怀。这种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关注人物言行,体会核心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人物是故事的灵魂,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传递价值观念的关键。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人物的言行,通过深入揣摩和品味作者对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进而领悟文本所传达的核心价值。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鲁迅先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品格与魅力,更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与担当。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如他如何对待穷苦大众、如何批判社会的不公,从中感悟到尊严的重量、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鲁迅先生这一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灵深处种下自尊、自强、关爱的种子,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听说读写训练,渗透思想教育

听说读写不仅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更是渗透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听读获取信息,还通过说写表达思想,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道德情感的体验。

在听读环节,教师应精心挑选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文本,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或有所感触的部分进行深入聆听,从中摄取不同的“营养”,如父爱如山、团结互助等精神品质。这种自主选择的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道德共鸣。

在说写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听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转化为口头或书面的表达。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阿曼达的勇敢坚强和乐观向上。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一场景或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通过文字进一步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使道德认识在表达中得到升华。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四、组织讨论,在讨论中深化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还能帮助他们在交流与碰撞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针对学生一知半解或有不同理解的地方,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通过仔细阅读、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逐步揭开文本的神秘面纱,达到真正理解、深刻领悟的目的。

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为例,这篇童话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角色特点。随后,针对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或角色行为,如小蝌蚪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妈妈?它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发现他们在理解上的偏差或困惑,并适时给予引导和纠正。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还能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讨论与写作、绘画等创作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表达中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蝌蚪找妈妈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或者画一幅画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能让他们在创作中进一步领悟故事中的教育意义,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通过以上多种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还能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爱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7).

[2]卢晓雪.语文育德,重在阅读-德育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3,(35).97-99.

[3]曲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探析[J].吉林教育.2023,(16).56-58.

[4]邹文武.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J].吉林教育.2023,(2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