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精益管理理念在企业流程优化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邱志勇 秦龙 马国庆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1

引言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必须对自身流程进行持续优化。精益管理理念起源于制造业,强调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进来实现企业的卓越运营。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企业流程优化,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流程中的问题,优化流程设计,提高流程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1 企业流程优化现状

当前,企业流程优化已成为提升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多数企业已认识到传统流程存在的冗余、低效问题,并逐步引入精益管理、敏捷方法论及数字化工具进行改进。然而,实施效果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因组织架构僵化或员工抵触,难以实现深度变革;另一些则因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忽视流程本质优化,导致“ 换汤不换药” 。在实践层面,跨部门协同不足、标准化缺失以及缺乏持续改进机制仍是普遍痛点。此外,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对流程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企业探索动态化、智能化的优化路径。

2 精益管理理念的核心要点分析

2.1 价值导向

精益管理理念认为,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展开。价值是由客户定义的,只有客户愿意为之付费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识别出流程中哪些环节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哪些环节是浪费,从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有价值的活动上。

2.2 消除浪费

浪费是精益管理理念重点关注的对象。在企业流程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浪费,如过度生产、等待时间、不必要的运输、库存积压、过度加工、缺陷和返工、员工潜力未充分发挥等。精益管理理念通过识别和消除这些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3 持续改进

精益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流程和绩效水平,而应该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和学习的企业文化,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改进活动中来。

2.4 拉动式生产

拉动式生产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安排生产,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在拉动式生产模式下,下游工序向上游工序提出需求,上游工序根据需求进行生产和供应,从而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3 精益管理理念在企业流程优化中的应用路径

3.1 流程价值分析

流程价值分析需要构建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从客户视角、企业战略和运营效率三个维度展开全面诊断。在客户需求维度,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将客户声音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参数,确保价值判断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针对内部流程,需要建立完整的价值流数据库,采集各环节的资源投入、时间消耗和质量输出等关键指标,为量化分析提供依据。分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隐性浪费的识别,如知识工作者的重复性劳动、信息传递失真等难以直接观测的损耗。对于跨部门流程,应采用泳道图等方法明确责任边界,避免出现"三不管"地带。同时需要评估流程柔性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确保优化方向与企业长期发展保持一致。

3.2 流程简化与标准化

企业流程简化的本质是对原有工作方式的重新解构与重组。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 ECRS 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对流程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取消非增值步骤时,重点审查各类审批节点存在的必要性,评估其风险控制价值与实际业务贡献的平衡点。合并环节需考虑职能相近岗位的协同可能性,例如将分散的材料申请与审批整合为自助式电子流程。重排则着眼于工序逻辑优化,通过并行处理或前置关键环节提升整体效率。标准化建设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规范体系:顶层设计明确流程的输入输出标准;中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与权限矩阵;底层落地为信息化系统的字段约束与流程引擎配置。标准化的难点在于平衡规范性与灵活性,既要避免过度约束导致效率下降,又要保证核心环节的可控性。在实施过程中,需建立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标准文档的迭代更新与历史追溯。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标准嵌入业务系统,实现"标准即流程"的自动化执行。

3.3 消除流程中的浪费

消除浪费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改善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浪费采取差异化的治理策略。对于运输浪费,可通过价值流分析重新规划厂区布局,引入单元化生产线或建立卫星仓库缩短物流路径。库存浪费的治理需要打通供应链信息孤岛,建立精准的需求预测模型与 JIT 供货机制。等待浪费的解决依赖于产能平衡分析与节拍时间校准,运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在消除动作浪费方面,需要运用动作经济原则重新设计工位布局,通过人机工程学分析减少无效移动。对于过度加工浪费,应开展价值工程分析,消除超出客户实际需要的质量特性。信息浪费的治理重点在于构建端到端的数据链路,用BI 看板替代碎片化报表,实现决策支持的实时化。值得强调的是,任何局部的浪费消除都需要评估其对整体系统的影响,避免因局部优化导致新的系统性浪费产生。这要求企业建立跨部门的浪费治理协同机制,确保改善措施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

3.4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流程优化需要嵌入组织运作的常态化机制。设立专职改善小组负责定期价值流复审,结合 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推动迭代升级。绩效指标设计应兼顾效率(如周期时间)、质量(如缺陷率)与成本维度,通过数据仪表盘实现透明化管理。文化层面需构建“ 问题即机会” 的导向,例如设立改进提案积分制度,将优化成果与员工职业发展挂钩,形成自下而上的改进动能。

3.5 加强员工培训与沟通

精益转型的成功依赖于员工的认知与能力对齐。培训体系需分层设计:管理层侧重战略目标与资源协调,执行层掌握5S、根因分析等实操工具。沟通策略上,可通过试点项目快速展示优化收益(如某环节效率提升 30% ),以实际成效减少变革阻力。长期需培养内部精益导师,通过工作坊、案例分享等方式促进知识沉淀,最终使精益思维成为组织DNA 的一部分。

结束语

精益管理理念为企业流程优化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价值导向、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和拉动式生产等核心要点,企业可以对现有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和优化,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应用精益管理理念进行流程优化时,企业要注重流程价值分析、简化与标准化、消除浪费、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及加强员工培训与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益管理理念在企业流程优化中取得实效,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精益管理理念与其他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燕新.企业流程管理的持续改进优化方法[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嘉兴市集珵机械有限公司;,2025:778-781.

[2]王铁权.企业精益管理中的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J].中国电子商情,2025,31(03):69-71.

[3]刘博,顾闯,陈亚科,等.科技型企业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国企管理,2022,(12):50-56.

[4]武文卓.企业精益化管理中流程优化和协同机制建设[J].商业文化,2021,(21):58-59.

[5]李荣健.基于精益管理的 M 企业生产流程再造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