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延安时期中央文献翻译传播研究

作者

严辞寒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205

摘要:本文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的翻译与传播活动,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分析延安时期的翻译实践如何服务于政治宣传、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探讨翻译活动的组织形式、策略选择及其效果。延安时期的翻译活动不仅提升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党的形象塑造,还为新中国的外交和对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延安时期;翻译活动;政治宣传;文化传播;国际交流

1. 引言

延安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期间不仅在军事和政策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同时也在文化和思想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中央文献的翻译和传播,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形象、争取国际支持的重要手段。

研究这一时期的文献翻译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现代翻译和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延安时期中央文献的翻译与传播有助于全面认识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翻译进行政治宣传和文化传播,从而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其次,本研究能够揭示翻译活动在特殊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为现代翻译实践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此外,通过总结延安时期翻译活动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2. 延安时期中央文献翻译的历史背景与动机

延安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外环境极为复杂和动荡。国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敌,而国际上,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使得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翻译活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引入中国,指导革命实践,并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抗日的决心和现状,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和理解。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武装斗争,也注重思想和文化建设。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国际反法西斯文学作品,既是加强党内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延安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此外,随着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迫切需要通过翻译活动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国际形象,争取更多国际声援。这些需求推动了翻译工作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通过翻译《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提高党员和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革命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翻译并发布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及文章,向国内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立场和政策。通过翻译活动,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争取国际支持和合作。翻译国际反法西斯文学和外国先进文艺作品,丰富延安的文化生活,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文化素养。

这些翻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使得延安时期的文献翻译活动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目的性,直接服务于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的大局。

3. 延安时期中央文献的传播特点

3.1 传播媒介与渠道

延安时期的中央文献主要通过图书、报纸、广播和内部刊物等媒介进行传播。延安解放社和平出版社是主要的出版机构,负责印刷和发行《资本论》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文集。报纸如《解放日报》和《新中华报》则刊载了大量翻译的国际新闻、评论和理论文章。《新华广播》也在此期间成立,定期播报新闻简报和重要声明。此外,党内还发行了一系列内部刊物,如《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杂志》,供党员学习使用。这些媒介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传播网络,确保了文献能够迅速传达至各级干部和普通民众手中。

3.2 受众群体与接受度

延安时期的中央文献主要面向党内干部、知识分子、部队官兵以及敌后根据地的广大民众。对于党内干部来说,这些文献是理论学习的必备材料,也是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指南。知识分子群体通过文献获取最新的国际动态和学术成果,增强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学术水平。部队官兵则借助文献进行政治学习和形势教育,激发了战斗意志和爱国热情。在敌后根据地,文献的传播帮助民众了解抗战形势,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策的信任和支持。总体来看,这些文献在不同受众群体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积极反馈,为形成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文献传播的影响与效果

中央文献的广泛传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它们提高了党员和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其次,通过传播抗日主张和政策,文献有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者,文献的对外传播改善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使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支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刊登的翻译文学,在当时复杂的边区形势和国际形势下, 逐步形成了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传播范式, 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英勇反抗、不畏强敌、向往民族独立的国际形象(李艳等 2023 :77),最后,这些文献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结论

延安时期的中央文献翻译活动为当前的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首先,加强领导和规划,建立高效的官方翻译机构和严格的审查制度是确保外宣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其次,培养一支高素质、忠诚可靠的翻译队伍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保证译文质量,还能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再次,灵活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进行传播,以提高宣传效果和覆盖面。最后,紧密结合时代特征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使外宣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尽管本文已对延安时期中央文献的翻译与传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首先,可以深入挖掘地方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在文献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其次,研究不同类型文献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以揭示更为细致的宣传机制。此外,还应关注延安时期少数民族文献的翻译与传播,以展现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融合过程。最后,加强对比研究国际类似情况下的文献翻译活动,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对外宣传水平。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借鉴延安时期外宣翻译的传播方式, 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四方面进行整体性考量,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李艳、古小妮 2022 :38)。

参考文献

[1]何三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外宣翻译活动口述访谈与研究[J]. 上海翻译,2024,(02).

[2]王黎娜.延安时期的翻译活动及其现实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1)63-69.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延安时期中央文献翻译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受研究》 (22C0705)

《基于CDIO教育理念财经类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与人才培养研究》2022年校级教改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