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落地小学英语的"D.R.E.A.M" 策略探究
骆凤玲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
笔者观摩了 2025 年泉州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发现小学英语课堂存在共性问题: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思维被动,课堂看似热闹,实则停留在浅层学习。每节优质课都设计了很多跨学科融合的活动,却缺乏理解性学习、意义性学习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这些活动比较碎片化,结构化认知缺乏,学生的思维难以激活。郭华(2016)指出,深度学习强调" 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参与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提出的 "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 理念高度契合。数智时代和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向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向转型。
基于新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教材特点,笔者构建"D.R.E.A.M" 策略框架:
一、D :Design-based Theme Learning(基于设计的主题学习)
Design-based Theme Learning(基于设计的主题学习)是以单元主题为锚点,将整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构,课时重新安排,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创新。以新外研版三上英语 Unit4 Fun with numbers 为例,在课堂中设计“数字密码画廊”,通过数学几何图形绘制数字艺术画,用正放心代表数字 8,结合句型“This is 8. It’sbeautiful.”创设成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英语 + 数学融合,既要动脑筋思考如何绘制几何图形,又要让几何图形代表数字,最后还得说感受,这种深度学习的真实活动,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边动手边复习数字的表达,真正将语言学习融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形成,实现素养立意。
二、R: Real-world Task Drive(真实世界任务驱动)
Real-world Task Drive(真实世界任务驱动)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意识。以 Unit 5 “We’refamily”的教学为例,首先,设计真实性任务,通过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家庭贺卡,并尝试用英语写一两句祝福语,以“英语 + 美术”跨学科融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思考设计什么样的贺卡,对象是谁,要采用什么样的句式、单词书写,来表达对家人的爱,通过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这样的活动变得有意义且生动,学生更愿意去完成。
接着,通过设计问题链“How many people?”,让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搭建了清晰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巩固,梳理本单元家庭成员的数量表达。最后“How to make?”这一个问题则将贺卡操作与课堂学习结合,这两个问题层层相关,逐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实现从语言操练到技能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E: Engagement through Multi modal Interaction(AI 多元参与的深度互动)
Engagement through Multi modal Interaction(AI 多元参与的深度互动)策略是在课堂中通过 AI 的帮助,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的新鲜活力。如 Unit 6 “My sweet home”中,首先借助AR 技术呈现各个房间的 3D 模型,将教材中抽象的 living room、kitchen、b e d r o o m 等词汇具体化。当栩栩如生的 3D 房间模型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瞬间发出“哇”的响声,课堂氛围瞬间被激活,学生仿佛置身在房间中,他们的表达欲望也被激活,对各个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也比单纯的教授强,纷纷用所学句型加入到主动的表达中,“This is bedroom. I like ... Putt h e d e s k i n t h e l i v i n g r o o m .”接着,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房间整理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规划房间摆放,设计自己喜欢房间的布局,再用所学语言表达展示出来,最后评出“最佳房间整理小能手”,整个活动是深度思考的,学生是主要实践的,语言是主动表达的,活动是深度发展的,思维是深度激活的。通过 AI 多元参与的深度互动,学生能在视觉体验和语言实践中,有效投入英语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A: Assessment with Rubrics(量规化评价体系)
Assessment with Rubrics(量规化评价体系)与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评一体化”相呼应。如在 Unit 3 It’s a colourful world 单元教学中,通过构建“三维评价雷达图”,将学习目标、活动体验与反馈机制深度融合。首先,在主题情境中创设“色彩探索之旅”,在“调色实验”的实践操作中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混合三原色并用所学句子描述“It’s ...”, 在评价表中记录实验情况,并作评价记录;接着,在“创意彩绘”环节,围绕主题“彩虹小镇”,结合学生自己创设的颜色搭配、画面构思,同伴互评其作品,评估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评价表中作记录;再来,设置“颜色发现卡”,让学生在校园寻找有颜色的各类事物,在记录卡中体现,作为动态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是评价素材的体现;最后,在班级开展“色彩故事会”,评价学生能否用语言描述生活场景的丰富程度,评价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这样的“三维评价雷达图”,构架了即时指导、作品展评和成长档案袋的模式,通过评价推动认知建构,搭建脚手架,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色彩王国。
五、M: Meta-cognition Development(元认知能力培养)
Meta-cognition Development(元认知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所学迁移到课后自学。通过“Learning Log”工具,让学生自主规划并制定学习计划,即时反馈每单元所学知识。如在教授完Unit 4 Fun with numbers时,学生可以自制数字小卡片,随时随地拿起来复习,可同伴游戏,可师生游戏,可通过数字提问题,可通过数字编故事,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高效复习,又可以培养其计划与组织能力。这样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可以让学生深度思考,引发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成效。再如可以指导学生用韦恩图整理 Unit 3 It’s a colourful world 的知识链,以直观图形呈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知识间的关联,不仅有效复习,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Learning Log”方式,培养学生通过不断反思、调整、改进策略,有效培养元认知能力。
深度学习要尊重个体差异,基于知识内在结构,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D.R.E.A.M” 教学策略,通过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掌握,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郭华 . 深度学习及其意义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1)
[2]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钟启泉. 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J]. 全球教育展望,2021(01)
本文系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专项课题“循证视域下深度学习落地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SM2024095)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常规立项课题“指向学生真实成长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FJJKXX24-2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