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课程化视角的德育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史爱荣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德归镇大长田中心校 065800

引言: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念,优秀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影响着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化视角,科学设计课程安排,将德育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吸引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注重丰富教学资源和途径,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科学设计教学安排

为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当将德育教学与日常教学内容相融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教学目标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将德育教学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确保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从生活出发,并归于生活,在生活中为学生寻找典型案例。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是要善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并及时给予指导。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教学,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日常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德育知识,培育优秀的人格和品格。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或学生熟知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迅速把握案例信息,并引发其思考。除此之外,在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环节——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讨论,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深入、丰富,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深切的理解德育知识和内容,更好地实现德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并据此调整教学节奏,也同样重要。如果教师给出的教学案例过于生硬,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要讲述的知识和内容。此时教师就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节奏,搜寻更加经典的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日常学习,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基于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师生互动,要在学生之中建立威信,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多想,多听,多说,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激励教学法,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德育的意义,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多提问,多交流,多讨论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观点中值得肯定的点,要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教师的鼓励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心,可以让学生对德育产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测验、课堂提问、小组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学情评估,通过多种多样的检测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总而言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德育课程教学。

三、丰富教学资源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创新教学方法外,还要注重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丰富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将德育教学更好的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掘辅助教学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开设主题讲座等方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教师应该积极开发与德育课程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搜索与课程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和文献资料等。相较于课文内的内容,补充的知识往往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奋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家校合作,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教师应当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学生,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部分家长为其他家长做教育心得分享,为家长交流教育经验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综上所述,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格有重要意义,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课程视角出发,科学设计课程安排,将德育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吸引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注重丰富教学资源和途径,要善于发掘各类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与家长一起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潘寿能.信息化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 :150.

[2]祁洁琼.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 :160.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借助德育课程化建设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199)阶段性研究成果